西村离城约十里,因位于东湖西,也称湖西村。



村落建于古城之中,四周留有土城墙,相传此城是战国时楚王囤兵之地。



一眼望去,村东土墙被雪覆盖。



保正领着几位村老在门口迎候官民,身旁左右另有几个穿戏服的村民, 手里都拿着一张鬼头面具。



此面具所绘鬼脸,包含六种众生相,笔线夸张,表情丰富。



杨万山被面具吸引,转问刘彦:“他们手中面具作何使用?可是祭祀佩戴?”



刘彦伴望穿戏服、持面具的乡民,想起‘小时候看人跳傩舞, 被娘亲扯回家训斥’。



说:“村民手里面具,乃‘跳傩舞’时所戴,名曰‘傩相鬼面’……”



万山耳闻,大概明白与祭鬼神有关。



以为那群村民都是民间神汉,想借今日祭祀城隍赚些银钱,便没深究其中渊源。



其实,那一张张‘傩相鬼面’背后大有来历。



最早可追述至炎黄蚩尤逐鹿之战。



相传‘傩祭’,起源于巫术礼仪。



与巫祝‘以舞降神’相通,自三皇五帝便有,乃古代先民礼神之法,周礼祭天多用‘巫术傩祭’。



春秋时,楚越交战前,都要先跳傩舞。



小则百众一起,大则千众起舞,根据交战大小来定。



众傩人在军阵前一通作法后,便将自己作为祭品,献祭给鬼神。



鬼神饮他们血气, 吞人魂,口中咀嚼能吐出大小鬼助战。



如此众将士气势大振,在鬼神相助下, 聚合血气、煞气、杀气结为山河之势!



人发杀机,镇压真空,地仙望之胆寒,天仙看到退避,无有真修敢涉足战场!



众士势为一体,疆场拼杀更无惧生死!



此名曰‘傩人战法’。



《青竹雅集》内有一篇提到‘傩人祭鬼神,请鬼神助战’。



徐玄在文中说:“春秋战事,多用诡道,上古之战,多用鬼神。”



“五帝战争之宏大,超乎后人想象,战事一起便是人发杀机,天星摇摆,鬼神惊惧。”



“自齐天子灭楚巫、杀傩人,破五大巫部之后,此战法巫术便绝于后世。”



“传下来的傩仪,失了其中‘法术’,只剩下古老礼仪和祭祀鬼神的舞戏。”



西村乡民有一半是越国傩人之后,因此他们大多都会跳傩舞。



不务农时, 村人就会结成戏班,去各县各乡跳傩舞, 为百姓祈福去病,赚个百十文钱,贴补自家。



村东野地城隍庙乃是他们祖辈修建。



听闻官家要来祭祀,村中少壮傩人自发献舞。



此时村口,保正与官家说起‘村民之意’。



陆侯担忧‘巫汉礼仪有冲儒家礼祭’,转问刘世才之意。



刘彦观一村民手中‘傩相’说:“孔夫子所尊崇的周礼,是从巫礼傩仪脱胎而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4)

章节目录

聊斋狐婿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士心本尊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士心本尊并收藏聊斋狐婿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