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法精妙!刘世才的计略在于‘骗民’,虽是蛊惑人心,却是用于正途。”



杨氏夸赞后,又担心夫君被大狗所伤。



陆侯道:“夫人宽心,今夜不止我去,世才也会去。他有诛邪兵器。吹毛断发,正气驱使,乃儒家防身宝物。”



“有他陪同,不必担心。”



杨氏笑颜相视,把手官人道:“夫君结此良友,为妻为你高兴。等夫君辞官回京,妾身自当与父亲提及刘公子。”



“以后他有事,我家自当帮衬。”



“无需夫人说,我自知如何去做。”



陆知县与妻携手,共入厢房换衣。



今夜‘围猎野狗’需要仔细布置。



他打算招来范县尉、韩都头商谈,看能调用多少人马。



与此同时,离城十几里外东湖,沈家客船向湖伯山行近。



雨后东湖,烟波浩渺,水雾蒙蒙,青山秀美。



望山顶湖伯庙,见凌烟笼罩,香火冷清,登山小路不复往日拜庙之景。



船头杨万山叹道:“可怜君家为民施粥,却无人来进香答谢,而那些置身事外的神明,倒香火鼎盛。”



刘彦持扇背手,观山庙说:“乡民遭横祸,无心礼神。等临安灾过,可请陆兄率众民来祭相君,那时君家显圣,一日可恢复往日鼎盛。”



“眼下之急,在于三千疫鬼。”



“那些病死之人,疫气缠身,若不医除,只靠相君放粥救济,无异于杯水车薪。”



“等到粮尽之时,那三千疫鬼就会作乱!”



“届时就算陆兄治好百姓,亦会因此前功尽弃。”



一旁沈炼问道:“刘兄可知湖伯家还有多少粮草?”



刘彦回想与两位郡主攀谈所听,说:“据我所知,东湖粮草已然耗尽。现在君家所用赈灾粮,是从太湖借来的,只够支撑十日。”



沈家伯侄闻听,感叹东湖神明仁厚。



杨万山想计策道:“能否使用官粮赈灾?”



“这个尚不知晓,稍后祭庙可以一问。”



说着,刘彦问船家要笔墨纸砚,走入船屋润笔写《祭神文疏》。



‘文疏’即‘表文’,乃凡人沟通神明,祭神、敬神、祈神的文书。



道家礼神,开罗天大醮,法事最后都会呈上一封‘天地文疏’,以告诸天神明。



道人写表文有一套章程,好比儒生作诗词对赋。



刘彦写《祭神文疏》不用道家章程,祭文以辞赋为体,效仿楚辞的体例。



辞名定为【九歌·相君】。



他在文思内聚拢香火气,心窍文灯仿佛一盏照夜灯笼,想象‘只身一人挑灯穿行在香火笼罩的尘世,看见黑夜里东湖君家施粥济众鬼之景。’



文思生成,心境酿词。



刘彦托举思想文境出窍,提笔书写祭文内容。



旁观的杨万山巧用心窍文光,窥看他头顶文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聊斋狐婿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士心本尊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士心本尊并收藏聊斋狐婿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