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彦心中存思,继续求教:“请问老师‘不得于心,勿求于气’如何理解?”



王寅照背孟子原话来解答。



一来二去,他们对答到‘浩然正气’。



王寅扮孟子道:“我无法说清楚浩然正气。它作为一种气,最为盛大,最为刚强,要靠君子正直去培养它,而不伤害它。此气就会充塞天地之间。”



“浩然正气要与义和道配合。缺少二者,它就会萎缩。”



“浩然正气是不断积累‘义’而产生的,不是偶尔一次义举就能获得。需要心志长存‘义’,才能不断积累增加。”



“如果行为有愧于心中之‘道义’,气就萎缩了。”



“因此我说,告子不曾懂得义,因为他把义看作是外在的东西。”



“修养此气,要善于培养它。不能停止下来,不能忘记它。但也不要妄自拔苗助长,否则适得其反。”



“养气好比种禾苗,今日拔苗助长,明日禾苗枯死。却也不能不管不问,要给它时常除草,才有生长。”



“贤弟明白了吗?”



最后一句‘贤弟’,把二人从师徒对话中拉拽出来。



刘彦跳出公孙丑角色,与山君相视少许,思说:“已经明白一些。”



“孟子所言‘不动心’与‘夫志’,是产生浩然正气的前提,而想要产生浩然正气,还要在心志中贯彻道义。”



“夫子说,心志是意气的主帅,亦可作为‘浩然正气’的主帅。”



“不动心是教人不可妄动道义,妄动就等于拔苗助长,损害自身正气。”



“好比那些江湖侠客,一时意气相投磕头结拜,一时妄动侠义杀人害命。”



“夫子口中的‘义’,应是世间‘大义’,为国为民,为天下为苍生。”



“只有找到属于自己的‘义’,将其贯彻心志中,便可催动身中志气,引来充斥天地中的浩然正气!”



“解得好!”



王寅折扇抚掌:“贤弟所说,正是要义、真意所在!”



“我闻‘义’有高低之分,江湖草莽义气最不可取,弄不好杀人害命,落草为寇。”



“其次是江湖侠义。此道义虽说是正道,但容易被他人利用,被他人借刀杀人。一旦犯错,悔恨交加,志气受损。”



“勇义、忠义,仁义三者,才是高义!”



“勇义为国,忠义为君,仁义为民……”



“我闻蜀中孟学剑客,都以这三种高义立志,借仁义养气的最多。但也有侠义养道的。”



“世才要好好思虑,谨慎贯彻道义,这可关系你一世的道路。”



山君说罢,高二转对刘彦道:“依我看,还是仁义为先。贯彻勇义就要舍命,贯入忠义就要忠君,这两个都不好。”



“与其舍命,不如自己修命。与其忠君,不如自在逍遥。纵观古今的忠臣,有几人得到好下场?”



荀舫主难得附和她的观点,道:“我也以为‘仁义’是上佳之选。有道是仁者无敌,无论世道如何变化,终究需要仁义主持公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4)

章节目录

聊斋狐婿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士心本尊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士心本尊并收藏聊斋狐婿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