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牵头,众人抖擞,都跑去看太白亭的真学君子作诗。



想诗的刘彦被他们吵醒,疑问道:“诸兄这是去哪?”



王寅扇指太白方:“去看人家作诗。这些书生好高骛远,一见奇妙就失了定性,成不了气候。”



刘彦随指展望,看到了那边亭内浮现的‘岚烟山水’之境。



“那是……”



“那是真学士的诗境,又叫思想文境。”



王寅出言讲解。



高二姐巧心寻问:“公子不知道吗?”



刘彦目光灿灿,起身瞭望:“小生井底之蛙。未遇王兄之前,连何为真学都不知,更没见过‘诗境’。大姐见笑。”



“如此说来,公子不曾拜过真学老师?那你何以聪明起来?”高二不禁追问。



“这……”



刘彦顾看王寅,不知该不该说实情。



王山君替他说:“二姐不知。世才是一日通达,听我讲完‘何为真学’后,只半日就有了‘自知之明’。这样的才士,世上罕见。”



高二姐转与三娘相视,广平四杰各个呆愣。



他们和刘彦刚好相反,自幼便得名师指点,知道‘何为真学’,却始终不达门槛!



即便已经是‘进士之才’,依旧达不到儒家‘聪明君心’的地步。



“敢问刘兄,你可考过功名?”



“我考了四轮省试,至今仍是个榆木秀才。”



刘彦坦然回答,把徐州遭遇略说一遍,将自己一日通达归功于‘死而复生’。



这下广平四杰更诧然,胡思乱想猜测那神人来历,暗说‘刘兄聪明心窍,莫非与此神有关?’



高二姐比四人想的更深远,推测出‘神人是受命相助,刘世才前身大有来头!’



她道:“公子造化非常,令我等惊叹。既是刚开窍,想来山君没跟你细说‘真学’的好处,不如妾身与君解答一二?”



刘彦拱手请教:“小生洗耳恭听。”



高二持书,环桌行走,轻声谈论起来。



“修真学如同修道,是把学问吃进肚子,化入身骨,融汇思想……”



“据我所知,真学士在研磨经意、思索文章的时候,都会心涌文光,那光能照见思想。”



“届时只要思想外浮,一念托举‘文思’出窍,便是鬼神可见的‘文境’。”



“儒术越高的学士,其文境越宽广!”



“当诗词文章思成,便可将所想‘文境’落于笔端、写入纸中,即成‘锦绣诗词’‘璀璨文章’!”



“太白亭有六位真学才士,故而他们可以思想外浮,加上自身文光烘托思想,便是这般景象。”



刘彦明白了,转看那方的诗境赞说:“这六位所思山水诗意厚重,想来都是佳作。本轮得胜者,应该在他们之中。”



“也未可知。”



高二笑盈盈来到身旁,附耳道:“公子不作诗比较一番,怎知自己不如他人?妾愿为君子研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聊斋狐婿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士心本尊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士心本尊并收藏聊斋狐婿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