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公子可要来!妾身这花舫不光有美酒、雅乐、娇娥,更存有四书五经千卷书可以攻读。”



“君今日获点拨,悟真学之妙义,辨明了真假,更该趁势而为,通读一场儒家经学。兴许几日便能踏入真境!”



“山君说呢?”



“嗯……在理!”



王寅与其明眸相对,看得出她有结交之意,附和道:“贤弟初获通达,眼下是你心窍最明亮之时,因当趁热打铁!”



“这时候读书,如有烛光在旁,能点亮书中真意。”



“若能借此一举入真境,对你日后大有益处!”



二人一唱一和,说的刘公子心动,只是有点顾虑。



“舫主与兄长美意,我岂能回绝?只是囊中羞涩,怕到时无钱付账。”



刘彦说出顾虑后,王荀各有神采。



王寅折扇抚掌笑道:“无需放在心上。你身上有真金,又何须俗银付账?明日只管来,待到临行还乡,写下一篇佳文赠送舫主,便可抵所有花销。”



荀舫主点头:“公子不必顾虑其他,当下该一心向学才是。”



听他们把话说到这儿,刘彦就不再推辞,起身礼谢舫主。



随后三人归坐,继续品茗,谈论儒术真境。



有了前两篇典故打底,王寅后面说的话,刘彦能明白个八九不离十,对于‘什么是儒术真学’心里有个总结。



借王山君的话来说:



此间世界,儒释道三家皆能通玄,皆能获得神通。



无论修学、修道、修佛,都是从前人留书中明白玄机道理。



道理通了,便见诸多不可思议。



道术可以撒豆成兵,儒术亦能文章显妙。



佛法能够与人开慧,儒学亦能聪明君心。



三家各有各的玄通,相互之间亦可借鉴,步入真学的人无论修佛还是修道,皆能事半功倍。



这就是为什么王寅要儒道兼修的缘故。



离开青花舫前,他传了刘彦一个‘做学问的法门’。



此法借鉴了佛道‘观想法’,名为《经阁观书法》,也叫《书屋观想》。



即是在脑中想象自己身处一间书房、经阁内,里面皆是自己读过的诗书,若能看到它们,便寻来一本细细的读,细细的揣摩书中妙义。



聪慧者能从中获取真意,存成经册归入身中,待到积少成多,经册将自酿文光,提升自身儒术。



这个法门是王寅从一位真学大儒那里窃听来的,是谁他不说,只叮嘱刘彦不可对外声张。



刘彦认真记下,有一些动容。又觉得这位兄长很是有趣,竟把偷的东西传给他人,又怕声张出去被失主知道。



他哪晓得,王寅这叫‘窃书传法’,其中有一个典故。



相传前朝晋国有一书生甚是聪慧,但不得儒术真传,后来他结交了一只老狐。



老狐断定他会有一番成就,跑到一位大儒家中偷学传给书生。



数年后书生成了一方名士,受人推荐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聊斋狐婿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士心本尊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士心本尊并收藏聊斋狐婿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