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桓笑道:“不必拘礼,我都还记得,小时候你教我爬树捉蝉,一晃就十多年过去了。”朱慈焕也笑起来:“幼时不懂事。”i3



二人也没啥好说的,叙旧几句,就拱手道别。赵瀚跟朱元璋一样,对太子是真好。



刚开始,赵匡桓被允许阅览内阁票拟,每次御前会议也让他旁听。如今直接去内阁观政,他可以坐在某个阁臣身边,看若阁臣们怎么办公。若是太子坐在身边,阁臣就会一边批阅公文,一边给太子讲解为何该这样处理。



阁臣们也不嫌麻烦,反而乐在其中,因为在讲解之时,可向太子灌输自己的治政理念。1赵匡桓来到内阁,先去拜会各位阁臣。



关系比较亲密的,比如费纯,还能跟太子开玩笑。



为了“雨露均沾”,赵匡桓每天都跟不同的阁臣学习。今天轮到吴应箕,吴阁老办公速度奇快,而且说话速度也快,一边运笔一边讲解。内容直奔主题,基本没有废话,三言两语便道出关键



“呃厄……”吴应箕突然不说话了。



赵匡桓连忙看内容,只看了前几段,就表情精彩起来。



有位礼部郎中,上疏请求堪定皇陵地址,还说工部应该早早设计建造皇陵。



这本来是很正常的事儿,皇陵是该提前修建。朱元璋的陵墓,是洪武十四年动工的。朱棣的陵墓,是永乐七年动工的,他还经常去自己坟地溜达,亲自把那座山改名为“天寿山”。



好几年前,大臣们就建议勘定皇陵,这些奏章全部被赵瀚留中,时间久了就没有大臣再提这事儿。现在突然又冒出来,搞得生怕赵瀚突然暴毙一样。



吴应箕仔细想了想,在票纸上用红笔写道:“呈交陛下钦定。”



这玩意儿他不能代表内阁做主,又让一个中书舍人,把奏章拿去给隔壁的张秉文看。张秉文也写“呈交陛下钦定”,然后奏章继续在内阁传来传去。



第二天,赵瀚拿到手里,随便扫了一眼,朱批道:“留中。”



又过数日,例行御前小会。



陈茂生估计被阁臣们公推出来,主动谈及此事:“陛下春秋鼎盛,陵墓自是不着急修建。但皇陵的地址,关乎国运社稷,必须提前进行勘定。这南京附近,风水最好的是紫金山。但那里已经有了明孝陵,是否会犯忌讳?如果不犯忌讳,又该选择紫金山哪里?如果不选紫金山,我大同朝的皇陵又定在哪里合适?”



这不是为赵瀚一个人挑选陵墓,而是为今后大同朝的所有皇帝选坟。2_



赵瀚没好气道:“就埋紫金山,风水无所谓,主要是离京城近,今后造坟出殡也方便。”说着,赵瀚突然笑道,“你们这幅表情作甚,圣人敬鬼神而远之,我也敬风水而远之。大明朝的皇陵龙脉,天天被挖煤的刨来创去,也没见明朝的文官说坏了风水。”1



陈茂生道:“民问有一种说法,前明灾患不断,最后兵败灭国,就是被挖煤的动了风水。”



陈茂生算是最坚守本心的了,但他依旧相信风水和鬼神。他觉得皇陵应该好好挑选,才能保住大同江山万世不替。,13



赵瀚开玩笑道:“幸好咱国都没定在北京,否则那里到处要挖煤,几铲子下去江山社稷都不稳了。”众臣无语,他们觉得此事很严肃,可皇帝却没一个正形。



赵瀚突然收敛笑容:“皇陵定在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王梓钧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王梓钧并收藏朕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