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真迹,贤弟手里……”



项元汴默然,他知道族兄的是什么,但着实有些舍不得拿出来啊。



项笃寿笑道:“听闻南京有皇城小,皇子也在那里读书。贤弟把那东西献上,贤弟的幼子适逢年龄,或许可以跟皇子做同窗。”



项元汴豁然开朗,当即拍掌道:“还是兄长看得长远!”



兄弟二人,带着书目和随从,结伴前往南京而去。



到了翰林院,他们先是拿出书目,把官员们给小小震撼了一下。



随即,项元汴又:“可否请转达一下,晚生斗胆想要面圣,当面为陛下呈上一件宝物。”



张溥冬天又病倒了,翰林院文史馆由钱谦益了算。



钱谦益笑道:“寻常宝物,恐怕难以面圣。”



“请诸君观之。”



项元汴从背上解下一个长袋,袋子打开,里面有皮纸包着。皮纸打开,里面是一精美竹筒。



从竹筒中抽出一件物品,还是用皮纸给包着。



接连打开几层皮纸,终于露出里面的卷轴。



众人顿时笑了,同时又特别好奇,什么字画如此小心翼翼?



项元汴缓缓展开卷轴,还没看到正文内容,入眼便是一堆印章和题字。



其中一行字特别显眼,那是宋徽宗亲书的瘦金体:唐李太白上阳台!



众人眼眸猛缩,呼吸都急促起来。



卷轴继续打开,露出里面的草书:山高水长,物象万千。非有老笔,清壮可穷。十八日上阳台书,太白。



竟是李白的真迹?



钱谦益浑身轻微颤抖,拿起胸前眼镜戴上,凑近了仔细观察鉴赏。越看越觉得是真的,至少以他的鉴定水平,宋徽宗等名人的题字和印章是真的。



“莫要挤,莫要挤,莫把诗仙真迹给挤坏了!”



项元汴着急大呼,赶紧把卷轴收起,生怕宝物被弄坏了。



钱谦益怒吼道:“都退下!等诗仙真迹挂起来,再一个个过来欣赏!”



众人连忙后退,项元汴把宝物挂在墙上,中间用凳子隔离开来,大家只能站在三尺外欣赏。



除了文史馆,翰林院的其他馆,者们也陆续被惊动过来。



真的是里三层外三层,这是李白仅有的传世真迹。在今天以前,他们听都没听过,还有人当场用手指凭空临摹。



翰林院的一把手王调鼎,也飞快来到现场。



王调鼎看了一阵:“拿来笔墨,想临摹的就尽快。傍晚之前,必须收好,明日便进献给陛下。放在这里夜长梦多,若是失窃了,我可担待不起。”



于是桌椅围着宝物摆放,谁都不许越界,一个个便如刚字的蒙童,对着李太白的真迹反复临摹。



不断有废纸被扔在地上,不断有人发出对自己不满意的哀叹。



一直临摹到傍晚时分,大家还是不肯走,王调鼎只能延长时间,最后干脆提着风灯过来照明。



翌日,项元汴兄弟俩,拿着各自的珍品收藏,成功获得皇帝的召见。 为你提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3/4)

章节目录

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王梓钧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王梓钧并收藏朕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