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善也是头大无比,都什么时候了,太后居然还玩这手。



但他们也不想想,满清地盘不断缩小,多尔衮为了拉拢贵族,不断侵蚀皇帝的利益。甚至还把黄台吉的心腹,一个个都排挤出决策圈,这让太后和帝党心里怎么想?



一时之间也没办法,代善安抚道:“你先回京,没有八旗会议,太后不敢拿你怎样。”



多尔衮要的就是这句话,跟着皇帝的使者一起走了。



可多尔衮前脚离开,又是一封圣旨过来,这次是颁给代善的,请代善主持大局做摄政王。



“这是范文程的手段啊。”代善感慨道。



沈阳城的驻军,沈阳皇宫的侍卫,全都已经被大玉儿控制。代善如果翻脸,满清就将分裂,以代善当初放弃皇位的举动,他是绝对不可能这样做的。



于是,就让代善做摄政王,让代善跟豪格互相牵制。



至于太后大玉儿,似乎想要垂帘听政!



就在代善思虑之际,亲卫突然奔来:“王爷,不好了,辽阳城外的汉民作乱!”



……



辽阳城南六十里,那一片山区叫千山。



一个穿着布衣的农家汉子,聚集六十多个农民说:“诸位乡亲,这日子咱过够了。老酋努尔哈赤坏得很,纵兵掳咱汉人为奴,交不出粮食还要杀人。黄台吉算是个好人,给咱们分了土地耕种。可这多尔衮,又跟老奴一个样子。先把咱们迁去关内分田,粮食没种出来几颗,又把咱们迁回辽阳。横竖折腾,不干人事,粮税也越来越重。”



“这几年,咱村里饿死了多少人?冻死了多少人?还有那陈家,官府催粮,陈家就放印子钱(高利贷)。咱农民只得在陈家借钱借粮,给官府交了粮赋,到头来还不起,半个村的田都归了陈家……”



一番诉说,农民们都颇为激愤,再不起事他们都得饿死。



辽阳一直比沈阳更发达,当初努尔哈赤为啥不定都辽阳?本来是要定都辽阳的,辽阳百姓也很拥护他。但汉民们渐渐发现,鞑子比大明官府还坏,于是城内城外经常暴动。



努尔哈赤终于明白,辽阳发展程度太高,辽阳的汉民太多,一时之间无法消化。于是就把都城定在沈阳,做好了随时滚回老家的准备。



农家汉子指着旁边之人说:“这是南京赵皇帝派来的李先生,让李先生给大伙说几句。”



李先生叫李茂德,一嘴的东北口音,他在辽东已经潜伏三年,先后在八个村落发展出下线。



李茂德没讲什么民族大义,而是给农民们讲故事:“老乡们可知,南京赵皇帝的老师姓庞,就是咱们辽东的汉人。庞先生是帝师,如今还做了宰相。可庞先生当年也遭了大难,鞑子杀来,庞先生全家惨死。庞先生滚下山崖,眼睛半瞎,一夜白发。三十岁的人,老得像五十岁……”



“庞先生立志报仇,不仅是给家人报仇,还是给辽东的汉人报仇,让辽东的汉人都过上好日子。庞先生就收了一位学生,教学生读书打仗。这个学生造了大明的反,自己做了皇帝,便是南京那位赵皇帝。赵皇帝是咱辽东汉人的学生,能不向着咱们辽东汉人?”



“我就来说说,赵皇帝是怎样做皇帝的。他看到农民日子过得苦,就对农民好,带着农民杀地主分田……”



这些汉人农民,听故事都听入神了。每次讲到赵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3/4)

章节目录

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王梓钧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王梓钧并收藏朕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