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完美的制度。



今后会变成啥鬼样子,子孙后代慢慢头疼去吧,后世的君臣自己会做调整。



徐颖突然来一句:“今后的女官考试,应该由内廷自己负责。”



“这是自然,”赵瀚笑着说,“不但由内廷负责,而且报名考试的女子,必须是各地的中学毕业生。设置大学之后,甚至必须是大学毕业生。”



在赵瀚的设想当中,小学、中学、大学毕业,类似获得相应的科举资格。



每年再组织非常严格的公考,考上的可以做官,考不上的没有任何士绅优待。



并不限制女子参加公考,但传统观念作祟之下,恐怕能当官的女性并不多,就算当官了也很难正常升迁。考内廷女官,是赵瀚留给她们的另一条路子,在内廷当官几年之后,可以辞职重新回到民间,算是在皇城之内镀一层金。



别扯什么文官利用女官控制内廷,控制不住的,谁敢这样做就是找死。



顺便一提,清朝宫女是内务府征召。但如果是八旗秀女,则通过户部入宫,要么做嫔妃,要么做高级宫女,哪个户部官员敢通过秀女控制皇宫?



即便是明朝海选妃子和宫女,看似由地方太监负责,其实是各地文官帮忙海选。而且,大部分文官都避之不及,生怕自己表现太积极,会影响自己的官声和名声。



赵瀚这次让六部官员帮忙挑选内廷女官,是因为内廷还没建立起来。



不让文官帮忙,难道让赵瀚亲自负责?



……



跟徐颖、王调鼎、黄宗羲讨论之后,赵瀚又召集各部官员详细讨论,最终确定了最新的中央机关结构。



今后的国家运转如下:



皇帝、内阁、十曹、十部,四大机构。



小事由各地官府处理,大事则层层上报。



十部把事情交给内阁,并附带自己的处理建议。



内阁进行商讨决策,尽量采纳十部意见。如果不采纳十部意见,必须在内阁进行讨论,并给出自己的正当理由。



内阁决策之后,交给十曹审核。



审核通过,十曹再交给皇帝过目。皇帝同意并签字,十曹便可签发,具体交给十部去执行。



一般情况下,如果内阁、十曹、十部的处理意见相同,皇帝不能轻易驳回。



这三大机构,是互相竞争的,他们如果意见统一,那就不会有什么错误。真要联合起来搞皇帝,肯定是皇帝出了啥问题,或者是整个文官系统已经彻底崩坏,又或者是出了一个左右朝政的权臣!



同时,皇帝的工作强度也降下来。



三大机构意见相符的政事,皇帝可以抽看或者略看。两大机构意见相同,皇帝应该细看。若是三大机构意见迥异,皇帝就该把相关人员叫来集体商讨。



这样做以后,赵瀚每天的工作量,肯定能下降七成以上。



赵瀚不是朱元璋,那位勤政过头了,甚至亲自处理皇城失窃案,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要过问。



事情既然定下来,各级官员也要做出调整。



庞春来担任内阁首辅,李邦华担任内阁次辅,田有年担任普通阁臣,内阁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4)

章节目录

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王梓钧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王梓钧并收藏朕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