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瀚继续说:“这学校的名字,便叫金陵书院。书院的院长,至少官至右侍郎才能担任。每年书院的淘汰考试,主考官皆为六部尚书,监考官皆为都察院都御史。”



好家伙!



这种豪华阵容,除非吏治彻底败坏,否则根本别想钻空子。



满朝权贵,顶多能送子孙来读小学,而且还不一定能把小学读完。



等皇子读到中学,同窗都是来自全国的超级学霸。就算皇子自己是个智障,也多少会受到学霸的影响,多少会知道一些各省的情况。



徐颖问道:“在金陵书院毕业的学生,是否可以直接做官?”



赵瀚笑道:“不可以,该怎么考,就怎么考。”



说是这样说,肯定有隐形优待。



身具金陵书院的背景,估计做官都升得更快。那些学霸只要做官,就已经打上太子标签,多半会被视为东宫班底。



只不过,无法直接提拔,必须一步步升迁。



即便不愿做官之人,在金陵书院读过,也肯定混得更好。



赵瀚搜肠刮肚想出这种法子,当然是为了培养皇子,避免皇子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



陈茂生突然来一句:“皇女呢?”



赵瀚哈哈笑道:“那就再办一女校,多简单的事。”



至于储君制度,当然沿用嫡长子继承制。



清朝的秘密建储制度,都整出啥玩意儿?乾隆的所作所为,能把雍正气得从棺材里爬出来。



可怜雍正那样的磊落汉子,遇到一个坑儿子的爹,又遇到一个坑爹的儿子。脏活累活全自己干了,结果搞出“康乾盛世”,硬是把最关键的雍正给漏掉。



“殿下,皇宫……可要加紧修建?”田有年忽然问。



赵瀚仔细想想,摇头说:“算了,暂时将就着住吧。连年天灾,又打了一场大战,不可再耗费民力。”



众臣叹息。



赵瀚这个开国之君,当得可真寒酸。



自立为王时不搞大典,都快称帝了还没有皇宫。



北京倒是有皇宫,但满清入关之后,必然搞得一塌糊涂。到时候人口稀缺,赵瀚迁都去北京的费用,能在南京修好几个紫禁城。



赵瀚笑着说:“不必忧虑,南京皇城,还有一些宫殿未塌,还有一些砖石、木料可用。先把这些可用的木石,整理出来堆放好,过几年民生恢复,便能下令修建皇宫了。”



萧焕说道:“殿下若是登基,至少得有一后两妃,此事须早做打算。”



一后两妃,这是当皇帝的基本流程,大明皇太子在登基以前,至少有一个正妃、两个侧妃。



……



回到后宅,赵瀚与费如兰、盘七妹说起这些事情。



盘七妹并无意见,费如兰建议道:“宫女二十五岁放还,都成老姑娘了,哪里容易嫁人?不如十五六岁进宫,二十岁就放还,出宫还能嫁个好人家。”



“这样也可。”赵瀚点头道。



赵瀚让人翻阅过史书,发现历朝并无定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4)

章节目录

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王梓钧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王梓钧并收藏朕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