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公徐家,在南京有十几处园林。



“大同正音”编撰组,被安排在四锦衣东园,里面光是亭子就有十多个。



方以智先是返回桐城老家,然后带着几大箱稿件,重新前往南京应聘编撰人员。几大箱稿件当中,有大概两三斤稿件,是专门研究音韵知识的。



《切韵声原》他已经编完,《医学会通》也已经编完,《删补本草》还需要走访搜集资料。



至于《物理小识》,正在编写当中,他已经足足写了九年。



“请问,虞山先生可在?”方以智问道。



门房是个伤残军人,推出个册子说:“自己登记,报上姓名、籍贯,领了牌子就能进去。”



方以智抱着书稿进入园林,一栋楼阁的大堂之中,二十多人正吵成一团。



方以智来到大堂,竟无人理会,因为大家都忙着争执。



站在旁边仔细聆听,方以智直接愣住了。



哪有这么编撰正音的?



现代汉语由声母、韵母、声调组成,古代汉语也差不多。



但历代雅言的详细规范,只有声母和韵母的切韵规则,对声调的要求非常笼统。因此同一个字,可被不同方言切出类似的音韵,达到“和而不同”可彼此交流的效果。



即,只约束音类,不约束音值。



赵瀚的要求却很离谱,必须确定每个字的音值!



钱谦益这帮人坐在一起,已经快打出狗脑子了。就算以江淮话为模范,各州县口音也略有不同,该以哪位家乡的音值为准?



编撰至今,进度为零,整天都在吵架,谁都不愿让步。



现在分成两大派,一派认为该以南京话为标准,一派认为该以徽州话为标准。方以智如果再加入进去,估计还会多出个桐城派。



柳如是被吵得心烦,拍手说:“诸君,听我一言,听我一言!”



叫喊良久,众人终于闭嘴。



阮大铖也进了编撰组,他有个身份是戏曲家,能编写戏曲必定精通音韵。



柳如是微笑道:“不如请个顶尖的戏班子来,一折子一折子唱戏。让他们用不同的声韵调,唱词念白多走几遍,哪个动听悦耳,哪个好说好记,咱们便选哪个为准。”



“哈哈,此言甚妙!”钱谦益拍手赞叹。



《大同行记》的作者吴炳也来了,他忍不住说:“我也是写戏曲的,并不歧视戏子。可编撰一国正音,今后还要推行天下,依据戏班子的唱词来定,是否显得有些不够庄重?”



“不然,不然,”阮大铖说道,“论及音准音正,谁比得过戏子?就让他们唱念,各种音调都来几遍,我们这些人再从中选好听好记好说的。”



看似儿戏,却最有用。



不管是钱谦益,还是柳如是,说话肯定带着方言口音。而那些戏子名角,却个个字正腔圆,可以看做具有播音员水准。



柳如是的提议,竟然获得了一致通过!



于是乎,这群人编订“普通话”,就是住在山水园林里,每天听着戏班子唱戏,那生活别提有多滋润。



方以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4)

章节目录

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王梓钧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王梓钧并收藏朕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