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



北院军5000人,暂时驻扎湖南。



中院军5000人,暂时驻扎江西。



赵瀚亲兵1000人,驻扎吉安府。



江西水师,扩兵至4000人,驻扎鄱阳湖。



广东海军,扩兵至2000人(含船员),驻扎于广州。



增设广州海岸警备队,兵额1000人(含广州巡检司、香山巡检司),暂由被撤职的费如鹤掌管。



赵瀚那1000亲兵,从中院军里分出。中院军兵额不足部分,从江西农兵中挑选补充。



其余部队,就近招募士卒。



比如广东水师,从沿海渔民招募。驻扎广东的南院军,补充兵额时,招募广东山民入伍。湖广的北院军,则招募起义矿工入伍。



这些措施,同样也是为了平衡。



否则的话,不仅江西籍官员一大堆,就连军队也全是江西兵。



另外,还有军队内部改革。



大明军制一直在变,而且明末军制,南方和北方还不一样。



赵瀚之前的军队基层单位,分为伍、什、队、哨、总、营。



若拿解放军来比较,什就是班,队就是排,连就是哨,甚至人数都一模一样。



这些都不打算改变,但要取消总、增设团、旅,即伍(5人)、什(10人)、队(30人)、哨(90人)、营(450人)、团(1350人)、旅(4050人)。



加上其他各种人员,一个营的兵力约500人,一个团的兵力约1500人,一个旅的兵力约5000人(含军医队)。



旅团营什么的,赵瀚拿来就用了,很容易被将士接受。



义师,劲旅,这些本来就是军队用词。



三省改革,欣欣向荣,与大明的衰败形成鲜明对比。



……



“拜见总镇!”



几个广东、湖南士子,陆续抵达之后,集体前来拜见赵瀚。



湘南巡抚王之良,由于担心五个儿子,一直不愿投降。此人关学、实学造诣颇深,被扔去白鹭洲书院当老师。



长沙知府王期昇、长沙知县杨观吉,由于协助治理长沙有功,被扔在长沙那边当镇长,不用真的从小吏开始做起。



陶氏四兄弟,皆有献城大功。



他们的功劳暂且记下,因为年纪太小,老二、老三、老四被安排在吉安府读书。



老大陶爱之,被招为总兵府秘书。



在湘潭献城的王岱,也被招来赵瀚身边。



另外,还有广东的张家玉、陈子升、邝露,如今都是赵瀚的秘书。



胡梦泰被外放了,丢去湖南做县主簿。



赵瀚之前的秘书,直接外放一半,反正现在到处都缺官吏。



“你们都在吉安到处看过了吧?”赵瀚笑问。



王岱拱手道:“晚生先去了白鹭洲,再去了庐陵县中学,接着又走访城内、城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3/4)

章节目录

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王梓钧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王梓钧并收藏朕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