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兵署。



秘书院,吏选司,政务司,宣教司,财务司,军务司,刑名司,廉政司,工务司,兵事院。



秘书院当然是赵瀚的秘书机构,有三大秘书头子,下面还有一些文职人员。他们只对赵瀚负责,但不能插手各司事务,跟大明内阁有本质区别。



古代已经有秘书这个词汇,赵瀚也懒得用掌书之称,直接改为秘书。



吏选司,相当于吏部,由庞春来执掌。



政务司,以前是李邦华执掌,现在提拔庐陵知县黄顺甫,担任政务司司长。



宣教司,相当于礼部,由陈茂生执掌。



财务司,相当于大明的督仓,由费纯执掌。



军务司,相当于兵部,由李邦华执掌。



刑名司,相当于刑部,提拔安福知县左孝良,担任刑名司司长。



廉政司,相当于都察院,由萧焕执掌。



工务司,相当于工部,由宋应星执掌。



兵事院,相当于五军都督府,由费如鹤执掌。



至于田有年,担任军务司下辖军备局主事。



这框架搞得挺大,好在地盘不多,官吏也不算冗杂。



但三县之地,肯定无法支撑,毕竟还有那么多镇级官吏,必须扩大地盘才养得起。



你当大明朝廷,不想统治基层吗?



官多了,俸禄开支也多啊!



赵瀚至少还得把地盘扩大一倍,财政状况才能稍微宽裕。



甚至,有人觉得镇级机构还是太多,应该把庐陵县缩减为六个镇,把吉水县缩减为五个镇。



这个建议并非搞笑,包括赵瀚本人在内,都曾认真的思考过。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农业社会养不起太过庞大的官僚阶层。之前正兵数量少,还勉强能够承担,三千正兵按月拿饷,瞬间就让赵瀚的钱袋子紧起来。



总兵府刚刚作出调整,一个老头就带着全族士子来拜见。



“老朽刘应冬,拜见总镇!”



“老先生快快请起。”



刘应魁指着身后族人说:“我刘氏族人,皆愿为总镇效力。虽无举人,却有秀才五人,童生十二人,其余皆为学童。”



赵瀚笑道:“让他们都来白鹭洲书院,等春耕过后,我自有安排。”



刘应魁又说:“刘同升是老朽的侄子,他举家逃走,与我这房无关,请总镇不要介怀。”



“老先生请放心,我不搞株连之事。”赵瀚说道。



刘应魁继续说:“这些刘家士子,总镇可随意使唤,便是做皂吏都可以。我已经告诫他们,总镇用人自有章法,只要认真办事,总镇必不会亏待。”



赵瀚笑道:“老先生有大智慧也……本人才疏学浅,字也写得不好,就班门弄斧写一幅字。”



“多谢总镇赐字。”刘应魁大喜。



赵瀚随便写了四个字“有德之家”,写什么内容并不重要,他写“今晚吃肉”都可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3/4)

章节目录

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王梓钧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王梓钧并收藏朕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