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着求购玉米、红薯的广告牌。



带兵来到镇外,经过几间民房时,李邦华若有所思。



那些民房都是土墙,用石灰刷着宣传标语:人人有田耕。



又来到一处民房:人人有房住。



接下来,还有许多五花八门的标语——



人人有衣穿。



人人有饭吃。



老人有人送终,孩子有人养活。



寡妇快快改嫁。



不让小孩读书要罚粮。



均田地,等贵贱。



李邦华盘腿坐在田埂上,看着“均田地,等贵贱”直发愣。



李家虽是大族,可李邦华却出身贫寒。



他父子都考上举人,读书花了太多钱。家里的十几亩地不够花销,连进京赶考的路费都不够,只能跟父亲结伴,徒步从江西走到北京——他那村里的田亩,都被当地几大家族占了,他即便考上举人,也无人前来投献土地。



底层农民有多苦,李邦华清楚得很,他自己也下田种过地。



突然间,李邦华很想见见赵瀚,跟那个反贼当面聊聊。他想劝说反贼,天下大同不是这么搞的,应当努力科举做官,然后齐家治国平天下。



放眼望去,冬小麦苗郁郁葱葱,李邦华看得一阵喜欢。



看着看着,李邦华猛地站起,大声呵斥道:“不准踩坏麦苗!”



一个乡勇说:“先生,这是反贼的麦苗,全部给他们毁了才好。”



“放屁!”



李邦华大怒道:“反贼是反贼,庄稼是庄稼,种下去的庄稼哪能毁弃?谁再毁坏麦苗,军法处置!”



乡勇们面面相觑,都觉得这位李先生太迂腐。



但无人胆敢抗命,各自跑去民房里,试图搜寻没有带走的财货。



就在李邦华准备撤兵时,突然有探子来报:“先生,反贼下山了!”



李邦华怔了征,随即拔剑大呼:“众儿郎,随我杀贼!”



……



庞春来已经带人进山二十多天,村民们都闹着要回去,给进山前种下的冬小麦锄草追肥。



再不回去干活,可是要耽误收成的!



而且天气越来越寒冷,再耽搁可能会下雪,到时肯定有人畜被冻死冻伤。



由于官兵退去多日,对岸稍微下游的簧坝村,左孝良已经带着村民返回。他安置一番,又过河进山,跑去寻找庞春来。



两人一合计,认为官兵不会再来,于是武兴镇的全体村民也开始下山。



李邦华派进山里的探子,正好跟庞春来派下山的探子撞上。



双方探子,只隔十余步,大眼瞪小眼,吓得各自回去禀报敌情。



“不要慌乱!”



庞春来虽然眼神不好,但地形轮廓却知道。



他立即下令说:“咱们拖家带口,还有粮食和牲畜,肯定跑不赢官兵。撤回后面那道山梁,把粮食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3/4)

章节目录

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王梓钧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王梓钧并收藏朕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