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颖说道:“诗词虽有人看,但也可有可无。”



“行,那就取消吧。”赵瀚从善如流。



创刊号只是试水,取消两个版块,正好能够降低成本。



今后,杂志就只剩如下内容:赵子曰,辽东论,古文选刊,小说连载。



至于泰西数学,等销量增长了再加上。



徐颖突然说道:“如今,书院闹得最凶的,可不是旬刊上的文章。”



“那是什么?”费如鹤问。



徐颖解释说:“今年的江西秋粮,正式取消生员优免。”



众人皆惊。



赵瀚问道:“什么时候的事?”



徐颖回答:“就这两天,书院都传遍了,你们没来上课,怕是还不知道。”



费元鉴这两年学业精进,有那么一丝希望考取秀才。他猛地蹦出一句大逆不道之言:“皇帝疯了吗?”



“看来,皇帝被逼得没办法了。”赵瀚忍不住发笑。



嘉靖二十四年之后,只要考取秀才,就能免田赋两石,免丁役二人。



崇祯干了什么事儿?



取消生员优免,从每个秀才口中,抠出两石粮食补充财政。



对富家子弟而言,两石粮食算个毛,他们有的是法子逃脱赋税。



真正受影响者,全是贫寒秀才!



这项举措,只能增加三十万两岁入,却会引发非常严重的恶果。



贫寒士子度日艰难,纷纷依附士绅豪族,否则没钱继续考举人。北方许多秀才,因为怨恨皇帝,加之生活困难,干脆跑去投了农民军。



崇祯三年颁布法令,碍于汹汹舆论,各省官府一直在暗中抵制。



但还是扛不住,今年的江西秋粮,终于要对秀才全额征税——崇祯派来太监督理赋税!



崇祯元年,皇帝竭力打压太监,文官欢呼雀跃。



崇祯二年,皇帝突然扩充厂卫。东厂和锦衣卫,执法权虽被收回,监督权却日渐壮大,京城到处都有厂卫探子。



崇祯三年,皇帝不再信任武将,太监开始染指军队,监军权力获得提升。发展到最后,任何前线决策,文官武将都得跟太监商量。



崇祯四年,皇帝不再信任文官,太监管理国家财政。



如今,户部、工部的钱袋子,全都捏在太监手中,专设一个“户工总理”(太监担任,形同总督)。



太监还掌控铸币权,崇祯四年以后的铜钱,背面都印有“监”、“敕”等字样(若让户部、工部铸钱,背面会印“户”、“工”字样)。



太监又被派到地方,监督各省的赋税征收。



崇祯五年,皇帝独揽大权,太监权势滔天,文官武将都是弱鸡。



明末不收商税?



鞑子破关之后,中央财政困难,田赋再次提高,商税、关税、工税、契税……全面增加!



国库没有充裕多少,倒是把各路太监喂饱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王梓钧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王梓钧并收藏朕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