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一十一章惊喜实在是太多了



陈江海微微一笑,随即又追问了一句:“周总,如果你手上没有了海信的股份,你还能掌控它吗?”



此时的周侯健已经明白过来,陈江海要说的其实是股份这个东西。



一个企业家只有把自己公司的股份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里,才有绝对的话语权决定公司的未来。



这一点,娃哈哈的宗大明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他就是因为在娃哈哈这家企业里没有了足够的股份,就算身为创始人,最后一番折腾下来,还不是被达能扫地出门了!



很多公司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就会陷入瓶颈期。



这个时候他们都会采取一个办法,那就是上市融资。



公司通过融资会得到一笔资金,能够支持它继续发展下去。



弊端就是公司的股份会遭到稀释,如果操作不当,大权可能会因此旁落。



陈江海要说的正是这一点。



作为企业家,一定要警惕公司的股份。



任何时候,都必须要将股份牢牢的握在自己的手里。



能把企业做到上市的人,都不是简单的人。



身为海信老总的周侯健当然也不例外。



因此对于陈江海所说的这一点,他立即就明白过来了。



一个企业,可以有很多种声音。



这些声音,完全可以推动企业的发展。



可是在重大决策方面,陈江海认为只能有一个声音。



要是有两个旗鼓相当声音的话,就会让公司的决策犹豫不决。



这对于一个公司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



一个企业家,一旦失去对自己公司的掌控,那就意味着失败。



这样的情况,并不是陈江海在夸大其词。



前世这样的例子,实在是太多。



一个原本发展很好的企业,在融资之后,公司的管理权可以说四分五裂,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声音,莫衷一是。



原本蒸蒸向上的企业,因为争权夺利,勾心斗角,一番折腾下来,经营不善最后导致倒闭。



这样的例子,可以说比比皆是,不胜枚举。



陈江海跟周侯健说这些,就是想要提醒他拿好手中的股份。



为了企业的发展,适当的融资,分出去一些股份,完全没有问题。



但是这里面有一个前提,股份可以分,但绝对不能分太多。



分出去之后,不能影响到对于公司的掌控,这一点才是最重要的。



听完陈江海的解释后,周侯健的脸色也凝重了起来。



要知道,海信可是在不久前才刚刚上市融资。



这一次,海信已经拿出了不少的股份出去。



周侯健手上的股份通过这一轮的稀释之后,自然也是跟着下降了不少。



最开始的时候,周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

章节目录

重生:回到1991年当首富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二八大杠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二八大杠并收藏重生:回到1991年当首富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