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在金国的百姓他们很少会造反。



因为在当时金国是唯一一个善待百姓的国家。



甚至完颜璟都不需要去发布一些改革保民政策。



因为金国太善待老百姓了,结果把自己给搞没了。



金国的税收是诸国中最低。



并且金国现在大部分的家底都是自己攒下来的。



从没有像宋朝一样一朝爆发。



金国之前一年税收是九百多万石粮草,国家军官用去七百多万石,遗留两百万石。



这两百万石是哪里发生了天灾,用来救济灾民的。



如果没有大规模的天灾人祸,那就把这些粮攒下来。



完颜雍干了二十八年,就给完颜璟攒了五千多万石粮草。



平均下来一年才能攒一百多万石。



铜钱的话金国不会去积攒,而是会将他们花掉。



因为金国国内缺钱,如果朝廷将钱攒着不用,那民间就会出现钱荒。



并且在金国看来,钱这东西不能吃不能喝没有粮食有用。



金国一直抱着是我有粮就行的想法。



并且如果粮草够了朝廷所需,金国就不会再去收税,经常给地方减免税务。



因为在金国看来我只要自己够用,就不需要再麻烦百姓了。



一些地方甚至没有发生天灾人祸什么的,金朝会因为粮食收够了,就不收粮了。



直接给地方减免税务,这么奇葩的政策估计也就金国一家了。



所以说金国的税赋本来已经就很低了,还经常减免百姓税务。



百姓不会去反它,但同样国家没钱支持不起国家军队建设也是真的。



金国在大定二十九年,全国共有六百九十三万九千户,四千五百四十四万七千九百人。



一年税收才同太宗年间的九百万石,增至现在为一年为一千万石。



平均下来一户一年交一石多粮而已。



物力钱(商税)二百六四万四千七百四十二贯。



平均下来每年每户交两贯多钱。



但其实物力钱属于商税的种类,一般老百姓不会去交。



盐收从一开始的一百多万贯,后来金朝廷降盐价,增至每年六百二十万六千六百三十六贯五百六十六文。



平均下来每年每户购盐需要一贯钱。



平均下来每人每年购盐只需要一百三十多文钱。



而反观北宋最巅峰时,是在宋哲宗绍圣年间有记载的户口是,一千九百一十二万九千二百一十户,人口有四千二百五十六万六千二百四十三人。



北宋一年光是收粮就有二千四百四十五万石,草七百九十九万,人口没有金国的多。



收上来的粮食却是金国一倍以上。



北宋一年收钱是六千多万贯。



金国物力钱加买盐的钱,总共才八百多万贯。



北宋一年的税收钱是金国的七倍多。



还是没有算北宋其他乱七八糟的东西。



金国只有田税以及物力钱跟买盐的钱。



在人口未变,生产力度没有变的情况下,北宋税收是金国的三倍多,就代表着北宋农民的负担是金国农民的三倍多。



这种情况下北地人民谁会去怀念前朝。



南宋那就更不愿意去说了,在跟金朝同时期,南宋有记载的人口是从两千多万减至一千多万。



当然了肯定还有很多没有记载的人口。



相应的没有记载的人口,那也就说明这些人不交税,都被士大夫们侵吞了。



也就是说南宋只有一千多万人交税。



但是南宋的税收比北宋还高,南宋一年的农业税是两千多万贯,大概算一下也就是两千多万石。



其他的钱税是高达一亿多贯。



哪怕这一亿多贯里面有很多的水分,有些是用交子来充数。



真正的铜钱税收高达六千多万贯。



地方留款也有一千八百多万贯。



加起来都快八千多万贯了。



比整个金国的全部铜钱加起来都要多。



金国全国民间以及朝廷总共才有六千多万贯。



南宋只是一年的税收,就比整个金国全国的铜钱都要多。



南宋的税收是金国的四倍。



而交税人口只有金国的四分之一,



也就是说这些南宋农民的负担是金国农民的十二倍之多。



在没有发生工业革命,全靠手工业以及种田的时代。



宋朝这种高昂的税赋,代表着宋朝繁华的表现吗?



谁要是这么想只能说是脑子坏了。



赵宋高昂的税赋,只能说明他对内剥削的厉害。



这也是为什么不管是北宋还是南宋,两个朝代的人口只减不增的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金圣祖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北宫释藏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北宫释藏并收藏金圣祖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