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事还脾气好的男人,还真未必能让她以后过得开心。
“唉,儿孙自有儿孙福,让她自己去吧。”
大丹王城外。
上官嫣儿走在燕卓与祥儿身前,将脑后的马尾得意地甩得老高,颇为神气道:“怎么样,祥儿、燕卓,你俩是不是得好好感谢我。”
祥儿一把揽着上官嫣儿的胳膊,送上一个香吻,道:“好姐姐,我就知道你最好了。”
燕卓也在一旁作了一揖,道:“谢谢宫主仗义出手。”
上官嫣儿看着燕卓狡黠一笑,道:“别给我扣高帽,我可不仗义,我给你帮了这么大一个忙,你也得帮我一个忙。”
“愿听宫主吩咐。”
上官嫣儿得意地摸了摸自己的下巴:“今天正午,就是父王安排的比武招亲开始的时间,我要你今天一下午把来向我求亲的人都赶走。这样我就可以不用成亲了。另外,我知道你急着去救你的兄弟,你放心今天是第四天,你还有两天的时间,我给你准备了千里马,保准你一个白天就能赶到云梦泽。”
燕卓听着上官嫣儿把自己安排得如此妥当,于情于理都是无法反驳,道:“好,我保证今天下午把所有求亲的人都赶走!”
上官嫣儿拍了拍燕卓的肩膀:“靠你了!”
比武招亲。
大丹国公主的比武招亲,自然是引来了无数人的注目。
上官嫣儿在江湖上可谓是芳名在外,她即是江湖十大派玉女宫的掌门人,又是五大国之一大丹国的公主。这样的双重身份,不由让众多自诩风流的江湖子弟和王族少公,心生向往。纵使拍在这些虚名,上官婉儿的容貌也是倾国倾城。
她在外虽常是面覆白纱,让人看不清容貌,但这就是这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神秘感让更多的人对上官嫣儿更加好奇,他们的心就像是小猫爪子挠一般,痒、麻、酥。
天时已到正午,大丹王城外,早已是人山人海。
五国王族少公站在首列,他们都是王朝子弟,身姿挺拔、昂首站立,眉眼中尽是张扬。这五国中尤其以后汉与北齐被派出的王族少公最为出名,那大汉并肩王的二公子刘浪可是有“赛霸王”的称号,而北齐铁心王的大公子张敞则是有“活孟尝”的美誉,这两人可是五国新一代中佼佼者。
在王族身后,是十大派的青年才俊,这些江湖子弟相比于王朝子弟少了一些贵气,也少了一些张扬。但他们的眉眼如锋,经年累月的习武,给他们增添了寻常人少有的坚毅与果敢。
在这群江湖子弟身后,便是一些地方豪门子弟,他们大多衣着华贵,行事乖张。他们站在队伍的最后,踮着脚,大声呼声着。
“诶,我的小娘们怎么还不出来,看看他未来的夫君呀。”
说话这人是渤海国阳平镇首富之子杨平之。这人穿着镶红带紫的锦袍,头顶上束着玉带,一颗牛眼珠大小的海珍珠嵌在银冠上,阳光一打,闪出耀眼的光芒。
他这般口出狂言,自然引得不少人的议论。
“这人是谁呀?怎么如此张狂。”
“你不知道?这人是渤海国大盐商杨渠的独子杨平之。杨家在渤海国可是富可敌国,这渤海国的东海帮与巨鲸帮之前不是出了变故,现在都要仰仗杨家。这杨家现在在渤海国的江湖上可是巨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4)
“唉,儿孙自有儿孙福,让她自己去吧。”
大丹王城外。
上官嫣儿走在燕卓与祥儿身前,将脑后的马尾得意地甩得老高,颇为神气道:“怎么样,祥儿、燕卓,你俩是不是得好好感谢我。”
祥儿一把揽着上官嫣儿的胳膊,送上一个香吻,道:“好姐姐,我就知道你最好了。”
燕卓也在一旁作了一揖,道:“谢谢宫主仗义出手。”
上官嫣儿看着燕卓狡黠一笑,道:“别给我扣高帽,我可不仗义,我给你帮了这么大一个忙,你也得帮我一个忙。”
“愿听宫主吩咐。”
上官嫣儿得意地摸了摸自己的下巴:“今天正午,就是父王安排的比武招亲开始的时间,我要你今天一下午把来向我求亲的人都赶走。这样我就可以不用成亲了。另外,我知道你急着去救你的兄弟,你放心今天是第四天,你还有两天的时间,我给你准备了千里马,保准你一个白天就能赶到云梦泽。”
燕卓听着上官嫣儿把自己安排得如此妥当,于情于理都是无法反驳,道:“好,我保证今天下午把所有求亲的人都赶走!”
上官嫣儿拍了拍燕卓的肩膀:“靠你了!”
比武招亲。
大丹国公主的比武招亲,自然是引来了无数人的注目。
上官嫣儿在江湖上可谓是芳名在外,她即是江湖十大派玉女宫的掌门人,又是五大国之一大丹国的公主。这样的双重身份,不由让众多自诩风流的江湖子弟和王族少公,心生向往。纵使拍在这些虚名,上官婉儿的容貌也是倾国倾城。
她在外虽常是面覆白纱,让人看不清容貌,但这就是这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神秘感让更多的人对上官嫣儿更加好奇,他们的心就像是小猫爪子挠一般,痒、麻、酥。
天时已到正午,大丹王城外,早已是人山人海。
五国王族少公站在首列,他们都是王朝子弟,身姿挺拔、昂首站立,眉眼中尽是张扬。这五国中尤其以后汉与北齐被派出的王族少公最为出名,那大汉并肩王的二公子刘浪可是有“赛霸王”的称号,而北齐铁心王的大公子张敞则是有“活孟尝”的美誉,这两人可是五国新一代中佼佼者。
在王族身后,是十大派的青年才俊,这些江湖子弟相比于王朝子弟少了一些贵气,也少了一些张扬。但他们的眉眼如锋,经年累月的习武,给他们增添了寻常人少有的坚毅与果敢。
在这群江湖子弟身后,便是一些地方豪门子弟,他们大多衣着华贵,行事乖张。他们站在队伍的最后,踮着脚,大声呼声着。
“诶,我的小娘们怎么还不出来,看看他未来的夫君呀。”
说话这人是渤海国阳平镇首富之子杨平之。这人穿着镶红带紫的锦袍,头顶上束着玉带,一颗牛眼珠大小的海珍珠嵌在银冠上,阳光一打,闪出耀眼的光芒。
他这般口出狂言,自然引得不少人的议论。
“这人是谁呀?怎么如此张狂。”
“你不知道?这人是渤海国大盐商杨渠的独子杨平之。杨家在渤海国可是富可敌国,这渤海国的东海帮与巨鲸帮之前不是出了变故,现在都要仰仗杨家。这杨家现在在渤海国的江湖上可是巨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