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是到高句丽去谈判,高熲在一路上不断收集高句丽战争的各种战报来分析时局。



并强行从随行的高建武手中索要从高句丽传过来的战报,高熲就是要分析,明明这高句丽还有一战之力,怎么却求和了呢?



历经一个多月的跋涉使团终于进入了高句丽的国境后,这种战报就来得更加及时了。



丞相高熲可也是带兵打仗出身,并且对大隋朝野的那些将军的习惯秉性都了若指掌。从各种战报来分析,高熲断定,远征军自平城突围以后的战斗都不是杨素在指挥。



因为杨素打仗讲究的是步步为营,用实力去横推对手,绝不会打的这么机动灵活。可是朝中的大将要么还在家享福,要么都不是这种指挥风格。



这种指挥风格一定是对自身部队的实力及其自信,有所依仗才能使用的出来的。从后面高句丽被逼求和来看,就是这位未知的统帅采取的战略实实在在的打到了高句丽人的七寸上,真切的打痛了高句丽人。



否则,以高句丽人赌徒的心态,在没有把自己的所有部队打光以前是不会主动认输的。赌徒们的心态就是都盼望着最后一刻出现奇迹,能一下子就把本钱赢回来。



而这位未知统帅就把高句丽人给打醒了,要是战争再打个一年半载,高句丽就根本不用再存在了,因为根本就没有老百姓了。



一旦成为一个没有百姓、没有人口的国王,那只是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所谓国王那就是一个笑话。



高罗云正是被李睿用铁和血教育的看到了这一点,才坚决要向大隋求和,以期早日结束战争。这该死的战争早结束一日,高句丽的百姓就少死无数,就能为高句丽保留了一分元气。



丞相高熲这个无名未知统帅的心结在使团队伍到达平城,也就是距离平壤还不到一百里的时候终于被解开了。



丞相高熲记得当时自己在平城第一次面对李睿的时候,就被李睿那浑身散发出来的铁血杀气所震慑。只能凭借多年养成的镇定功夫,机械的把女帝的命令照本宣科。



在看到李睿带来的士兵后,护卫使团的御林军个个都脸色惨白。



不为别的,就为这帮人身上甲胄上那些纵横交错的刀伤,就可以判断这帮为数不多,满打满算也就八百人的队伍,曾经遭受过多么惨烈的战争。



随着李睿和黑山卫的到来,使团中的人都知道了汉城大捷的事实。也都知道了这些黑山卫是在战阵上经历过生死的人。浑身充满杀气难道不应该吗?



丞相高熲猜想,正是这种种迹象表明,睿亲王其实是跑到高句丽来支援或者说是解救远征军了。这还是自己情报中的那个懦弱的李氏幼子吗?看来不简单的不是弘农李氏,而是以前这毫不出众的软饭王啊。



......



从汉城到平壤这十几天的强行军可是把李睿累的够呛,要不是李睿的精神力够强大,能强行支持把戏演完,骗过高句丽的探子,达到让高句丽人认为李睿是从洛阳过来的目的。估计李睿早就累趴下了。



所以,现在李睿在演戏后,在女帝特意安排过来的几个侍女的服侍之下正在豪华车驾内补眠。



睡着睡着,就被侍女通报已经到了平壤叫外卖,有高句丽的大王前来迎接,刚刚睡醒的李睿,自然就表现出一副手无缚鸡之力的状态了。



看到车上下来的年轻的不像话而又一副慵懒表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大隋软饭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散言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散言并收藏大隋软饭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