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宣帝时,龚遂做渤海太守,曾推行过带有强制性色彩的劝农政策,要求家每户必须养母猪两只、鸡五只。



李兴通过陇西李氏的关系,从各世家手中换得了不少畜农典籍,其中就有不少涉及养猪的,比如汉朝时,有一些人总结了自己的养猪经验,写了不少著作,但是流传范围不广,后来都散失了,比如商邱子的《养猪法》和卜式的《养猪法》。



不同于儒学,这些书籍在世家眼中并不算太受重视,因此才被李兴轻易到手。



再召集一些养猪能手,浩浩荡荡的养猪行动便在辽东推广开来。



同样,官府主持推进养殖业,各地百姓也结合实际自行饲养起家禽家畜。



粮食充足才能考虑到如何吃得更好的问题。



正是因为家中粮满不愁,百姓才自然而然开始饲养家禽。



毕竟肉价与粮价的比例李兴一直安排官府控制,采取的是计划经济为主的模式。



百姓也会算账,自是知道哪个划算。



操作得当,他们自然会自发尝试。



无数的肉食被送往学校、军队等处,其中另有一大部分则是作为军备被做成肉干。



与此同时,高句丽也在一次次与辽东的交易中尝到了甜头,交易规模越来越大。



不仅是野味,还有诸多珍贵草药、树木等,纷纷被送到边境。



利益动人心,很快一些高句丽族人就无师自通的做起了养殖户。



在山中散养鸡鸭,然后贩卖给汉人换取粮食物资。



周边三韩、扶余等国得到消息后也都想加入其中。



李兴虽然乐于见得,但还是佯装不愿,在两国同样答应臣服岁贡后,以高高在上的态度勉强应允了此事。



为此,刘宏再度下旨褒奖,又奖励了李兴百金。



以贸易促进辽东发展,同时稳固周边各国并逐渐渗透,为此后的吞并打下基础,这便是李兴的计划。



毕竟虽然黄巾之乱将起,但距离真正引得天下大变的董卓入京还有数年时间,自然要早做准备。



李兴的目标是幽州牧,可距离刘焉提议设立州牧还有数年时间。



这么长的时间对于李兴而言向上已是进无可进,唯有向着周边异族下手。



先将东北粮仓拿下建好,高筑墙、广积粮,以待天时,这便是李兴的计划。



这一年,李兴除了每月必要的会议及重大事宜外,很少出现在襄平城。



辽东政务在李兴做好整体规划把关之后,尽数交由陈宫等人施行。



花费了大半年的时间,李兴一路半是游山玩水,半是考察调研,几乎走遍了辽东大大小小各个村落。



通过明察暗访,对于辽东的实际情况有了更加清晰的把握。



并针对性的查漏补缺,不断完善辽东政务。



辽东整体已承政通人和之态,虽距离南阳郡这些一线大郡还有所差距,但诸多方面已不在其下。



毕竟这些郡虽说富庶,但富在世家豪强,而且中原旱洪灾害不断。



相对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三国之北方苍狼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长不大的肥猫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长不大的肥猫并收藏三国之北方苍狼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