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月贝有两种,一种是鞍海月,个体较大,但是弧度较大,不是太合适作窗户,只适合制作可以有一定弧度容忍度的‘明瓦’;另一种是方海月,贝壳很平,但是个体小,适合做平的小窗户。”



“如果要做大窗户的话,就要先将窗户用木条分割成各种花纹组成的窗格,然后将贝壳进行清洗和加工,打磨成厚度0.1毫米的薄片,然后修整成适合窗格的形状和大小镶嵌上去。最后形成一整个窗户。”



“中国人这个做法很早就有了,两晋时郭璞的《江赋》里就有:‘玉珧海月,土肉石华。’而唐朝的李善注引《临海水土物志》里也说到‘海月大如镜,白色正圆。’而国外建筑使用海月贝的历史也很早,在英语里,海月贝的名称直接就叫做‘窗玻璃牡蛎’。”



“这种海月贝窗户是非常珍贵的,国内只有沪上朱家角西井街和苏州全晋会馆有完整的蠡壳窗,啊对了,还有故宫太和殿侧屋的‘明瓦间’,以前一直以为窗户明瓦是一种云母片制作的,前几个月也发现了是十五厘米以上的海月贝制作而成的……不行了我要给老爷子打个电话。”



说着就从包里掏出了手机:“喂王老……嘿嘿嘿也不是太久吧?已经开学了嘛,一时是来不了了……我长话短说啊,我现在跟小苗在沪上,哦我们是被李三哥抓来的,参加一个和金融统计有关的会,要用到小苗的那个模型,哎哟又扯远了……是这样的,我们开完会后想着有点时间,就和同学一起来了周庄旅游一趟,结果在庄子里一处叫张厅的地方发现了一些海月贝的窗户!”



“……真的没骗你,不是河蚌,绝对是海月贝!只有方海月才能在十厘米以上还保持平整……有多少啊?天井两侧厢房的窗户都是,约莫有十来扇吧……”



“……跟你打电话的原因就是这个,要保护得好就不叨扰您了,这里我们随便就进来了,除了门口订了一个简介的牌子,也没见到有人管理,这样可不行啊……诶,简介说这院子明代叫做怡顺堂,中山王徐达之弟徐逵后裔建造的,清初转让给了张姓人家,改名成了玉燕堂,当地文保钉了牌子的,你这么跟他们说他们肯定就知道了……好,好,我们就在这里等着。”



将电话挂掉,周至对愣愣盯着他的三女说道:“我们可能要在这里多玩一会儿了,王老爷子说他马上联系这边的温饱的单位,让他们过来看看。”



“那我们现在……”



“继续玩。”周至说道:“趁他们来之前,我们先把这里逛完。”



走过天井就进入正堂,这里虽然没有得到什么具体的保护,不过显然也在以前经过文保部门的简单修复,大厅轩敞明亮,正面玉燕堂的牌匾,两侧挂着字画,不过都是现代的装饰性国画,然后又见到了简介上的一幅对联——“轿从门前进,船自家中过”。



很明显,上联下联尾字都是去声,失了格律了。说是对联,其实更像一句顺口溜。



不过—抱粗的庭柱倒是够大的,而更加罕见的是庭柱下的支撑物。



周至用脚碰了碰那鼓状的墩子:“还记得这个叫什么吗?”



“是叫础墩吧?还是叫柱础?”张辛夷说道:“我记得你在福宝镇的时候给我们,月晕而风,础润而雨的谚语。”



“对的。”周至笑道:“不过这个柱础却润不了。那条谚语对这个础却不适用。”



“这是为啥呀?”叶欣蹲下去细看,还用手摸了一下:“诶?这个础是木头的!我记得你跟我们说过础柱有防潮的作用啊,这个都不是石头的,础了个寂寞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章节目录

重生之乘风而起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二子从周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二子从周并收藏重生之乘风而起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