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本来注定的发风波,在东暖阁内,被崇祯几句话,轻松化解了。



王恰出宫后,回到礼部,部里的人看着他的目光都十分怪异,一些人本来敞开的窗户、门,悄然关闭,窃窃私语。



王恰听得见,却没有理会,径直走向他的班房。



之前陪着他的郎中,迎过来,刚要见礼,见他脚步飞快,连忙跟上,面色担忧的低声道:“堂官,宫里,怎么说?”



王恰满心激动,文思如泉涌,道:“没事,部里没什么事情吧?”



郎中一怔,道:“部里没事,堂官,真的没事吗?”



他与其他人都一样,出了这档子事,王恰断然没可能还继续在朝廷立足,轻则罢官,重则下狱。



王恰没空理会他,到了班房就关上门,坐在椅子上,拿起笔,稍稍沉思,就落笔:陈军政十事疏。



在以往,朝局错综复杂,情况不明,他谨小慎微。



但是今天,他决心不再藏着掖着,全心用事。



‘君待我何厚,怎敢不竭力?’



王恰面色严正,双眸炯炯,下笔如有神,写的飞快。



很显然,这些事,在他心里很久了,根本不需要多思考。



在王恰写着他的‘陈军政十事疏’、外面谣传他即将下狱漫天的时候,刑部与都察院,突然联合发文,将‘王子亦欺诈案’的来龙去脉清清楚楚是写明。



刑部门前的告示栏。



一众人围观,有百姓,有官吏。



有人看着告示,目瞪口呆,道:“这,银子还能这么赚的?”



“这王子亦有毛病吧?这不是坑爹吗?”



“那五人也有病啊,买官不成,居然跑到礼部大门前来闹,惊动天听……找死啊这事……”



“离谱!离大谱!”



这公文一出,京城热闹的气氛,瞬间降低了不少。



尤其六部九寺等地方,降温更快。



在刑部、都察院的联合公文发出不久,以礼部尚书了王恰‘治家不严,纵子欺诈’为由,对王恰‘降级三等,留用礼部’为惩处。



这种惩处,看似不痛不痒,实则如果再有事情,王恰就罪加一等,难以善了。



这个惩处一处,京城里针对王恰的非议声,就降的更多了。



而当天晚上,吏部紧急发文,邸报全国。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严斥了买官卖官一事,言明吏部将严加整顿,确保大明官场的清廉,肃穆。



到了第二天,吏部、都察院联合发文,六年一度的京察,提前开始了。



还没过正月十六,没开朝,但朝廷并没有歇着,一系列的动作,令朝野震动不安,沸议汹涌。



更是有传言,内阁正在拟定‘崇祯新政改革纲要’,列举了诸多弊政,将要在开朝之后公布,进行大刀阔斧的变革。



崇祯元年,正月十九日。



开朝已经几日,朝廷里一片安静,各部司忙碌依旧,一道道公文来往穿梭,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

章节目录

气吞大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官笙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官笙并收藏气吞大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