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如陈东所说,这场波澜归根到底就是赵桓大力兴办学校,所衍生的学生阶层壮大。最终与占据了太多特权的士大夫阶层,爆发了激烈的冲突。



大宋仅培养成年学生的民间学院就数以百计,而且都显赫一方。其中像白鹭洲书院,象山书院更是名垂千古。



官府又大推学校教育的国策,在全国兴办学校。



这使每年产生的学生都规模极为庞大,不说达到后世千万规模级别,百分之一的水平,十万规模还是有的。



这些人不可能全部涌进官场做官,大宋举国上下也提供不了这么多官职。



而且这些官职明显都被士大夫们所垄断,建设了一条完整的选试之路。



针对陈东提出的情况,赵桓问道:“年年十万、数十万的学生,都是我朝珍贵的人才,这些人不可能全部涌入官场,卿打算如何安置?”



陈东立即斩钉截铁的回道:“臣以为,这些学生并没有士大夫那般孤高傲气。他们不至于刚走出校门,就想做一方主官,朝廷要员。”



“此前吏部选试以选官为主,已经不适合当前形势。”



“所以臣以为应当扩大选试范围。”



听完赵桓有些了然。



“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



与士大夫们皓首穷经就想考个进士不同,学生们要求比较低。



这也跟他们手中不掌握国家特权相关。



他们现在的追求是首先给整个阶层寻找一条可靠的出路。



所以在学生当前的争斗重点是,士大夫可以继续掌控上层,学生们可以从基层做起。



扩大选试范围,也就是给学生们一个出身之路。



可赵桓却眉头紧蹙,对陈东提出的方案非常不满意。



这份方案充满了妥协。这也是改革不如革命的地方,扫除积弊并不彻底。



赵桓其实是有决心,有毅力,发起一场席卷全国的大清扫的,借学生之手,彻底将士大夫们扫进历史尘埃。



这個封建残余势力,实在是太拖累国家发展了。



可倒是学生不想掀起腥风血雨,将国家重新拖入动乱。意图与士大夫共存,然后



。依靠庞大的人数优势,逐渐取代士大夫们的统治地位。



所以赵桓问道:“既然太学提议扩大选试范围,那如何确定参加选试的人员?读私塾,学习四书五经的儒生,跟读太学,学习数算、天文、农学、律法的学生,究竟哪个有资格参与选试?”



“又如何分等?学四书五经就可以在中央做官,学天文、数算就要去地方从政。那天下哪个学院还会教数算、天文、医药?”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app爱阅小说阅读最新章节。



儒家刚被赵桓当面骂了一顿,大臣们不敢跳出来说读四书五经就是高贵,学《论语》、《孟子》就是清高。



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从赵桓君临天下开始,就没人敢再提。凡是公开宣扬过这句话的大臣,统统都被外放,贬出了东京。



赵宋天子能把《论语》捧到天上,赵桓就同样能将其踩落尘埃。以无比鲜明的态度告诉所有大宋精英们,中原士大夫上千年如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

章节目录

朕即大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杨氏良家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杨氏良家子并收藏朕即大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