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
而他现在也并不是想要给萧何做出解释,而是说明一项新的农业生产方式。



三圃制。



所谓三圃制,就是将土地分为春耕、秋耕以及休耕三部分,每一块土地在连续耕种两年之后,休耕以蓄养地力一年。



这是古罗马人搞出来的一种农牧业生产方式,产生的原因在于地中海气候下,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少雨,雨热不同期,这就导致了种植粮食作物不如种植牧草有优势。



其实这和西周之时的井田制有些类似,只不过井田制是两圃轮作。



刘盈的设想,自然是在休耕的田地里种植诸如苜蓿之类可以固氮的牧草,然后用牧草饲养牲畜,之后将收集的牲畜粪便堆肥然,进一步增加地力。



如果此时的汉国是后来那种人口过亿的年代,三圃制可以说得上是祸国殃民。



毕竟没有化肥,没有可以稳定高产的种子,即便是将所有土地都种上庄稼也只能保障大多数人不饿死。



但现在汉国的人口只是千万级,三圃制就再适合不过了!



重要的是这时候的农业税是二十税一,偶尔一些收成欠佳的地方,萧何甚至会通知刘邦一声,将当地的租税调整为三十税一或者干脆不收。



这样三圃制之下,看似播种农作物的面积少了,但如果土地得到修养,地力肥沃的话,亩产要比接连不断的轮作要高很多。



那么收上来的租税,其实并不比之前少。



而一亩地种上粮食,和一亩地种上牧草养殖牲畜的收入相比,肯定是后者更高一些,要不然也不会产生将小麦用作青储饲料而引起的轩然大波。



所以,三圃制下,农民收入增加了,自然就负担得起他们生活中最大的一笔支出。



人头税。



汉武时期所谓的海内虚耗、人口减半,其实就是有相当一部分人不堪越来越重的人头税,狠下心来逃离家乡成为黑户,或托庇于豪强大户的庄园之内,或干脆占山为王成为流寇。



也因此,将汉帝国推向巅峰的汉宣帝在临死的时候,召集大臣们讨论的最后一件事情,就是如今的汉朝这么吊,可为什么关中之地遍地都是盗匪?



而若干年后王莽给出的答复,和汉宣帝时期的某些士子一毛一样,所有的动荡和天灾,都是汉国的皇帝失德,需要退位让贤!



小书亭



自然而然的,那些士子被腰斩,而王莽被割掉了脑袋成为了某天命之子的收藏品……



刘盈在写下三圃制的好处之后,接着复述起了一种做键盘侠时觉得没什么卵用的知识。



代田法。



所谓代田法,就是将种子播种于沟中,等到苗发芽长叶以后,便在中耕除草的同时,将沟两边的垄土,耙下来埋在作物的根部,这样便能起到防风抗倒伏,抗旱的作用。



最绝的是,垄和沟在两季种植之间是互换的,每季庄稼收获完毕,要将田重新耕一遍,这时垄就变成了沟,沟就变成了垄,这样土地虽然每季都在种庄稼,但具体到每一条垄沟的土地上,其实都在不停的轮流休耕。



据说这是汉武时期一个担任搜粟都尉的农学家赵过所发明,嗯,准确的说是他将关中农民创造的代田法加以总结推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4)

章节目录

天命唯汉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曹吉利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曹吉利并收藏天命唯汉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