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则,不能就藩事小,疏忽学业者还有可能连现有的王号都保不住!



“都记住了吗?”



“儿子都记下了!”



这下子,诸皇子们真是要叫苦不迭了……



宣室殿,内阁辅臣、枢密院大臣、六部尚书和三省官员奉诏汇集议事。



徐宗文结束了御书房和诸子的奏对立刻乘坐步撵赶来了宣室殿。



“陛下驾到!”华福子手执拂尘在阶陛上高声唱道,与此同时徐宗文从侧门步行直上御座。



“万岁,万岁,万万岁!”随后宣室殿下立即响起了群臣的万岁呼声。



“各位卿家就座,今日朕召各位来要议的是革新我大宁朝取士的制度,我大宁自立国以来以九品官人法、察举制并行,但北伐以来我国土广拓,各地官员空额甚多,为了朝廷运转,为了新法顺利施行,朕决意改革朝廷量取人才的制度。”



徐宗文一来就给百官一个明显的信号,建国五年以来朝廷的取士制度是时候该动一动了。



“陛下,不知陛下要如何更改取士之制?”中书令、吏部尚书郗俭出班奏道。



“陛下,国朝取士之法延续自前朝,百余年来未曾更改,陛下要弃之吗?”御史中丞孙康是前朝老臣,也是以门荫入仕,更改国家取士制度意味着从此以后朝廷选官很有可能不再以家世为标准。



“陛下,新朝自有新法度,国家量才取士不能使贤才遗漏乡野,九品中正之制陈旧不堪已不合时宜,陛下圣明!”尚书令张玄之在今日议事前已经被皇帝召见,因此他是坚持拥护皇帝决策的。



当然,听到皇帝要更改取士制度,百官都捧着朝笏上来劝谏,前朝老臣大多因循守旧,而出身徐宗文宁王潜邸幕府的臣子自然是坚定不移支持皇帝。



“九品官人法亦有至善之处,则公平是也。陛下不可轻言废除!”



九品中正法以家世为第一,行状、能力为次从而定品,实际上就是门阀士族的另一种世袭。



“曹魏司空陈群,始立九品之制,郡置中正,平次人才之高下,各为辈目。州置都,而总其议。晋宣帝除九品,州置大中正,议曰:案九品之状,诸中正既未能料究人才,以为可除九品制,州置大中正……此后沿袭,我朝自开国以来亦承袭旧制,至今天下承平,海内治世,陛下怎可轻易废之?”



监察御史王华、工部尚书江夷、廷尉陶范、河南尹王珉等士族出身的官员以中正法没有差错,奏言不能轻易废除。



“初,晋武帝以贵公子当品,乡里莫敢与为辈,求之州内,于是十二郡中正佥共举默。”



晋朝时,高门士族子弟往往弱冠便由吏部直接从家里铨选入仕,而不必经过察举。在此之前,均凭借门第而得中正高品。



内阁首辅裴卿、中书令郗俭、三司使郭裳、尚书令张玄之、户部尚书沈叔任、御史大夫卞范之、尚书右仆射桓伊、门下侍郎桓肃之、礼部尚书薛赞、兵部尚书到彦之、刑部尚书徐益之等大部分文臣都支持皇帝变法,毕竟朝廷颁布的新法十条早已经施行多年,再加上这么一条也不为多。



见有人反对,徐宗文又提议道:“朕的意思不是要废除九品官人法,朕要各州大中正选以试题,这其中或有朝廷时政或有儒家之经义或有孙吴之兵法,或是测算之术,以此策试群贤为朝廷遴选人才,这些通过考试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大晋:我真不是天命之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丁丁猫想吃樱桃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丁丁猫想吃樱桃并收藏大晋:我真不是天命之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