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晋:我真不是天命之子》 第三百七十二章 皇城司与锦衣卫
/>
徐宗文特意用凉水净了脸,青盐加薄荷漱口,这才精神一振,匆匆用了点早饭,在几名宫人的簇拥下去了前朝。
此时已经到了寅时,然而众多“朝参官”、“京朝官”,已经佩戴好准许出入宫廷的牙牌,在大司马门外的朝房中等候。
前朝时,不到五更大臣就得早起,设在大司马门之上的钟鼓司宦官便要敲响晨钟。
新朝建立,徐宗文特意下诏更改为寅时中,即八点开始朝会,足足延后了一个半时辰,因此朝臣百官由是感激!
寅时初刻,官员们开始陆续进入洛阳宫。
文官由大司马门左掖门进入,武官由右掖门进入,先根据品级排列好次序。
鸣鞭之后,依次过桥,到达宣室殿前的丹墀,文官为左班、武官为右班,在御道两侧相向立侯,称为“起居”。
有时朝会在四海归一殿或承明殿举行,大臣们便可以少走一些弯路。
在此期间,有负责纠察的御史台殿院侍御史在旁监督,凡是有咳嗽、吐痰、拥挤或仪态不整的都会被记录下来,听候处理。
皇帝徐宗文座上御座之后,再次鸣鞭,鸿胪寺“唱”入班,左右文武两班齐头并进步入御道,此时文官“北向西上”,武官“北向东上”,行一拜三叩之礼,是为“大班”。
尔后,百官各自根据自己的坐席跪坐,位次则根据九品三十阶而定。
亲王(暂无)、公侯、驸马、伯等自成一班(勋戚班),居武官班前而稍离。
太子徐世胤在阶陛下公侯宰辅站在前列(正中),大将军沈玉带领左面(西面)的武官,内阁首辅裴卿、尚书令王珣二人率领右面(东面)的官员,一起手捧笏板参拜。
“万岁!”
“万岁!”
“万万岁……”
徐宗文有些泛红,看起来有一丝疲倦,让人一看就知道昨夜没有休息好,“众爱卿平身!”
行礼完毕之后,皇太子徐世胤亦在当班御史的指引下,立于丹陛之上,面朝大臣。
至此,武赫一朝地早朝便正式开始了。
百官远远望见大位之上的皇帝身着素纱麻衣,一个个大概都知道今天朝会的主题是什么了。
“臣王珣有奏!”所有人聚精会神准备看皇帝怎么处置逊帝暴亡,结果尚书令王珣却打破了节奏。
“来了,来了,今天的重头戏来了!”
跪坐两侧一侧的百官们纷纷侧目,裴卿转身给郗俭使了眼色,郗俭的鼻子不由自主的抽了抽,他悄悄摇了摇头。
裴卿和郗俭的小动作徐宗文看在眼里却没有明言,“王令君有何要奏?道来!”
徐宗文正襟端坐,王珣手捧笏板,弯着腰,缓缓走出朝席:“臣出仕四十余年,年过花甲,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新朝建立以来,素蒙陛下信重,忝为尚书令,列为宰辅,臣感念天恩高远,故勉力支撑至此,然臣实力有不逮,心无余力,臣不愿延误朝政,以免耽搁军机,今向陛下乞骸骨归乡养老,请陛下允准臣之所请!”
“王令君要乞骸骨?”徐宗文故作惊讶,实际上皇城司潜伏王府的坐探早已把王珣想要致仕的消息送到了他的御案之上。
徐宗文特意用凉水净了脸,青盐加薄荷漱口,这才精神一振,匆匆用了点早饭,在几名宫人的簇拥下去了前朝。
此时已经到了寅时,然而众多“朝参官”、“京朝官”,已经佩戴好准许出入宫廷的牙牌,在大司马门外的朝房中等候。
前朝时,不到五更大臣就得早起,设在大司马门之上的钟鼓司宦官便要敲响晨钟。
新朝建立,徐宗文特意下诏更改为寅时中,即八点开始朝会,足足延后了一个半时辰,因此朝臣百官由是感激!
寅时初刻,官员们开始陆续进入洛阳宫。
文官由大司马门左掖门进入,武官由右掖门进入,先根据品级排列好次序。
鸣鞭之后,依次过桥,到达宣室殿前的丹墀,文官为左班、武官为右班,在御道两侧相向立侯,称为“起居”。
有时朝会在四海归一殿或承明殿举行,大臣们便可以少走一些弯路。
在此期间,有负责纠察的御史台殿院侍御史在旁监督,凡是有咳嗽、吐痰、拥挤或仪态不整的都会被记录下来,听候处理。
皇帝徐宗文座上御座之后,再次鸣鞭,鸿胪寺“唱”入班,左右文武两班齐头并进步入御道,此时文官“北向西上”,武官“北向东上”,行一拜三叩之礼,是为“大班”。
尔后,百官各自根据自己的坐席跪坐,位次则根据九品三十阶而定。
亲王(暂无)、公侯、驸马、伯等自成一班(勋戚班),居武官班前而稍离。
太子徐世胤在阶陛下公侯宰辅站在前列(正中),大将军沈玉带领左面(西面)的武官,内阁首辅裴卿、尚书令王珣二人率领右面(东面)的官员,一起手捧笏板参拜。
“万岁!”
“万岁!”
“万万岁……”
徐宗文有些泛红,看起来有一丝疲倦,让人一看就知道昨夜没有休息好,“众爱卿平身!”
行礼完毕之后,皇太子徐世胤亦在当班御史的指引下,立于丹陛之上,面朝大臣。
至此,武赫一朝地早朝便正式开始了。
百官远远望见大位之上的皇帝身着素纱麻衣,一个个大概都知道今天朝会的主题是什么了。
“臣王珣有奏!”所有人聚精会神准备看皇帝怎么处置逊帝暴亡,结果尚书令王珣却打破了节奏。
“来了,来了,今天的重头戏来了!”
跪坐两侧一侧的百官们纷纷侧目,裴卿转身给郗俭使了眼色,郗俭的鼻子不由自主的抽了抽,他悄悄摇了摇头。
裴卿和郗俭的小动作徐宗文看在眼里却没有明言,“王令君有何要奏?道来!”
徐宗文正襟端坐,王珣手捧笏板,弯着腰,缓缓走出朝席:“臣出仕四十余年,年过花甲,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新朝建立以来,素蒙陛下信重,忝为尚书令,列为宰辅,臣感念天恩高远,故勉力支撑至此,然臣实力有不逮,心无余力,臣不愿延误朝政,以免耽搁军机,今向陛下乞骸骨归乡养老,请陛下允准臣之所请!”
“王令君要乞骸骨?”徐宗文故作惊讶,实际上皇城司潜伏王府的坐探早已把王珣想要致仕的消息送到了他的御案之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