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臣们议完事,向外走。



在御前行走的丁坚和杨明远,低头向他们恭敬行礼。



走出的大臣,是整个皇朝各部的最高执行官。



他俩低头间,只能看清各位大臣脚上的皂靴。



议事阁里,眼下只剩皇上、陆丞相和吏部尚书。



杨明远和丁坚在外间,作为小秘书,隐隐约约能听到几句。



这几句话,可是让两位年轻人,当即内心波涛汹涌起来。



“不足一年又如何。”



“朕算是看清了,有的人,朕给他放在哪里都放心。”



“而有的人,倒是合乎你们讲的规矩。却在任数十年,不如人一年。”



“朕要讲什么规矩?谁给朕设的?”



“朕要的是,这天下,黎民百姓能……”



吏部尚书:皇上,老臣只是想说,本朝还从来没有过而已。



丁坚听到这里,看了眼杨明远。



发现杨明远脸上毫无波动。



他就不服气了。



丁坚心想:



装的比他还像。



实际上,杨状元,你心里很激动吧?



宋福生可是你状元游街时,当场跪地认下的恩师,你恩师都要破例被高升了,你能不激动?



而且你听听吏部尚书那话,本朝没有出现过此例,惹的皇上还挺反感。



那话说明什么?说明你恩师不是要被提一级半格,他很有可能在任还不满一年,就要迈进四五品的行列。



只有越级提,才会让吏部尚书向皇上搬出规矩。



不足一年啊,丁坚心头火热。



宋福生明明和自己是同届科举,但升迁路却要给他远远甩开,这要有多得圣心才能做到。



圣心,才是天下为官者最趋之若鹜的。



此时此刻,丁坚认为只有一句话,才能形容他内心的羡慕嫉妒恨。



那就是:表弟,你可真会挑岳父。



思考这些时,丁坚一直在观察杨明远。



当里间陆丞相也在吏部尚书之后表态不太赞成时,丁坚终于捕捉到杨明远偷偷攥了下拳又松开。



他立时就在心里乐了:



嗳,这就对了嘛。



你怎么可能比我装的还沉稳。



是不是正在心里恨陆丞相和吏部尚书多事啊?



呵呵,不要担心。



陆丞相于公于私都要拦一拦的,但你要是仔细分析分析皇上那个人,就会发现,皇上一旦下定决心,谁拦得住?



不过是或早或晚罢了。



你恩师啊,我表弟他准岳父,升迁这事算是定下了。



杨明远在攥过拳头后,也想通了这一点。



宋叔在会宁还不足一年,土贡又才运来,比起吏部尚书大人的劝解,陆丞相说的话,皇上应会考虑。



一切都才开始,至少要再稳一稳才会动,这样才是对百姓对宋叔都好的事。



再一个,是他自己分析的。



如果这时候宋叔动了,那才叫这份政绩宋叔不过是牵个头,后来人接了一摊现成的。



要是不动,给坐稳了,将来会宁越好,宋叔才会越好。



因为到那时,无论宋叔身在哪里做官,这份政绩都会跟着他走,履历里有会宁县浓重的一笔。



所以说,这份升迁令,应是至少半年后才能下来。



一年半载,两年,哪怕像他们一样过三年才下来,真不算什么。



毕竟是要越级提。



不过,三年的可能性不大。



杨明远想通就放松了下来,心情非常好,不再为陆丞相拦着升迁而为宋福生遗憾。



放松下来就看了眼丁坚。



又扭过头看一眼。



丁庶吉士在瞧什么,他身上有哪里不妥吗?



杨明远对丁坚微微一点头。



咳,丁坚被抓包后,是低头接着装忙碌。



……



当日下衙后。



这个皇朝真正的高门府邸先有了行动。



在大臣们心中,皇上不会说废话啊,派出心腹盯着还未营业的会宁特产店。



其他高门又盯着他们的动向。



那位和杨明远赌约输出铺子的翰林院小子,竟被祖父和父亲叫进书房特意问话。



陆丞相是在路过会宁特产店时,让落了轿,看了几眼。



国公府的老夫人停下喝芝麻糊的动作,望向夫君,好一会儿才说:“你拦着做什么。”



老夫人最近性情有些变化,连陆丞相都有发现。



可能是皇朝只差没收复南方和以前不同。



也可能是孙儿二次受伤,致使老夫人不想再走低调沉稳路线。



稳什么,还要怎么稳。



她甚至反思过自己,她一个堂堂的皇家大长公主,今上仅剩的姑姑,从今上只是普通皇子时就站出来扶持,是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

章节目录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YTT桃桃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YTT桃桃并收藏我全家都是穿来的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