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那个年月,马老太永远也忘不了。



那时候,宋茯苓的大堂哥大郎,当时还不足一岁,很小。



宋茯苓的二伯宋福喜,也到了成家的年纪。



老太太之前两年,就给二儿子张罗媳妇,却在村里张罗不着。



一方面是她自身的名声,经过一年又一年,打年轻时就厉害,不好听,好人家姑娘不乐意嫁过来,怕被她磋磨。



一方面估计人家也是考虑,宋福喜是老二,不像宋福财是老大,将来当大哥的能分得祖产多,下面还有个三弟,又是个念书的。



念书,那是一般人家能供得起的吗?爷们又早死,都晓得她家的家底早就空了。



而且宋福生当时也没学完呢,没到考学的年纪,谁也瞧不出他往后能不能出息,倒觉得倾全家之力供养读书人是种拖累,更不用说钱家那样的亲家了,当时那时候都没影呢,不认识钱家。



就在那样的情况下,弄得好些人家即便满意宋福喜这个人,也不满意嫁进这样的家里。



就这么的,同村不行,附近的也没合适的,马老太就打听到了朱家。



二儿媳朱氏眼皮子浅,在马老太看来这都是有原因的。



因为朱家本身就不咋地,不把闺女当回事。议亲的时候,也跟卖女儿没太大差别。就是不管死活,反正给过礼十两银恨不得让直接领走,好能省口粮。



宋福喜可能也是被搅合的没啥心气了,都没咋仔细想就点头同意。



马老太也是实在着急了,二儿子年纪过了,再不成家就又得让人笑话讲究了,怕别人骂她二儿子是老光棍,就定了朱氏。



礼过了,钱给了,家里卖了一亩地凑的过礼钱,就这么赶巧,这时,大孙子大郎忽然病了。



病的来势汹汹,眼瞅着再不治,就得扔后山坡埋了,何氏就哭着回娘家借银钱了。



说句心里话,至今,马老太有时能对大儿媳何氏稍微厚待些,也是因为当年何家,大郎的姥姥家真的伸手帮了忙。



但家家都穷,也是能力有限,只借了半吊钱。



可人啊,尤其是穷人,一旦得病,真是病不起。去了趟镇里,半吊钱都没见抓几副药,病没治咋滴,就花没了。



马老太就折腾要退了二儿子的婚事,想要回礼钱接着给大孙治病,可朱家也说钱礼花没了,反正一顿吵吵把火干起来,最终也没要回来。



后来,她就借到姨家姐姐那里。



姨家姐姐也是普通人家。



要不说呢,她马老太,一生认识最富的人,就是三儿子的岳父钱老爷子。



也就是说,姨家姐姐真是看在都呆在娘家当闺女时的感情,关系处到那了,是咬牙借她的。并且是背着男人借她的。



马老太当时给这个姐姐恨不得跪炕上磕头感谢,抹着泪指天誓日跟人保证:等粮食下来了,去掉交税的,卖了粮就还钱,更不会让姐姐你为难,一定会趁着姐夫发现前,将银钱还上。



姐姐好心,穷家富路带孩子去镇上看病,一咬牙借了她一两2钱银。



马老太回忆到这,翻了个身,侧身躺在炕上,想起现在自个能卖蛋糕了,一日日都能挣钱了,再想起当年那一幕,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

章节目录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YTT桃桃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YTT桃桃并收藏我全家都是穿来的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