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
《肖申克的救赎》够经典了吧?



在票房扑街、奥斯卡失利之后,弗兰克-达拉邦特足足沉寂了五年,才得到下一次执掌导筒的机会。



至于《楚门的世界》的导演彼得-威尔、《这个男人来自地球》的导演理查德-沙因克曼、《华氏911》的导演迈克尔-摩尔,只有上帝才知道,这些家伙在影片票房大扑街之后,衰落到了什么地方去。



如大卫-芬奇、克里斯托佛-诺兰、弗朗西斯-科波拉,这些被誉为传奇的导演,他们之所以有着巨大的声望,不是因为他们的电影口碑有多好,而是票房的胜利。



这是一个无比现实的圈子。



罗杰进入这个圈子的目的更加现实,就是为了圈钱。



如果杜克不能给自己带来预期的收益,无论罗杰有多么看好这位导演,都会毫不犹豫地放弃他。



“我明白,票房是衡量一切的最高标准。”



杜克显然也很清楚好莱坞的规则,没有因为《郊区的耶稣》获得了不错的评价,就开始忘乎所以。



在影片上映之前,在一个小范围之内,再好的评价,也只是让自己的起点更高一点。



但能走到哪一步,却是取决于影片上映之后,能够收获多少票房。



一部电影,永远不是拍摄完成,剪辑完毕,就可以坐等着收钱。



许多幕后的工作,同样对票房有着很大的影响,甚至可能是决定性的影响。



沉默了一会,杜克开口道:“环球很快会举行一系列的内部拉片会,邀请院线方的审片专家和代表参与,到时我会全程跟进,尽可能争取更高的院线数量。”



一部电影的院线数量,很大程度上,就能决定它的票房好坏。



很简单的道理,一部能够在3000家院线上映的电影,票房再怎么扑街,也不会比一部只能在100家院线上映的电影差。



争取到的院线数量越多,想要取得高票房,自然也就更加的容易。



“如果有可能的话,尽量和三大院线方的代表打好关系,以后还会有用得到他们的地方。”



罗杰深谙打一棒子给个甜枣的道理,隐晦地暗示了一句。



杜克也不知道听没听懂罗杰的暗示,很干脆地点头答应下来。



“中午留下来一起吃个饭吧,我让厨房准备了中餐,正宗的中餐,不是本土化的那种。”



工作的话题告一段落,罗杰开口提出邀请,指了指放在茶几上的白兰地,说道:“正好我们可以喝一杯庆祝一下。”



“庆祝?”



杜克笑道:“庆祝总得有个理由吧?”



其实罗杰只是单纯地酒瘾犯了,一个嗜酒的人,看到一瓶好酒,馋虫总是控制不住的,哪有什么庆祝的理由?



不过找个理由还不容易?



罗杰脱口而出:“提前庆祝《郊区的耶稣》票房大卖好了!”(4/4)

章节目录

摇滚教父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黑色贝斯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黑色贝斯并收藏摇滚教父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