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对,不是或许,而是必然。



有多少以“当代人物”为主角,并且取得任何一种意义上的成功的传记电影?



在罗杰的记忆当中,仅仅只有一部《社交网络》,而那部电影上映之后,马克-扎克伯格却成了媒体口诛笔伐的对象,称这部电影是“一场拙劣的广告秀”,“金钱收买好莱坞”,全然不管电影的投资方实际上和脸书的创始人没有丝毫关系。



经过杜克-罗森伯格的一番劝说,再加上这份精心制作的计划书,罗杰必须承认,自己有些心动。



但心动归心动,罗杰仍然拒绝了对方的提议:“我依然认为,现在不是为乐队拍摄传记电影的最佳时机。”



杜克-罗森伯格还要继续劝说,罗杰却立刻话题一转,问道:“罗森伯格导演,我对你提出的,用《郊区的耶稣》作为电影主题这一构想很有兴趣。不知道你是否能将这张专辑改编成一部完整的电影?”



“专辑改编电影?”



杜克-罗森伯格楞了几秒钟,立刻明白了罗杰的意思。



不是以《郊区的耶稣》这张专辑为核心,为乐队拍摄传记电影,而是用专辑中的故事,改编成一部电影。



按照类别的话,应该算是关于青春、成长、家庭、以及反战的剧情片?



“对,专辑改编电影。”



罗杰点点头:“以圣-吉米、郊区的耶稣作为主角,将专辑中凌乱的故事线拼凑完整,我认为它会是一部不错的影片,你觉得呢?”



这是罗杰突如其来的想法。



正如杜克-罗森伯格所说的,对于那些没有接触过摇滚乐的人来说,电影,就是一个很好的渠道。



既然为乐队拍摄传记片的时机不合适,为什么不拍一部属于乐队,属于摇滚音乐的电影?



至于为什么选择《郊区的耶稣》,自然还是年轻导演在计划书中注明的那个理由,这张专辑的受众,和北美主流观影群体的重合度很高。



至于对杜克-罗森伯格提出邀请,倒是没有什么特别的理由,纯粹是因为罗杰认为这个人值得投资。



“我没想过这个点子。”



杜克-罗森伯格很坦诚地开口道:“我需要一些时间,仔细考虑一下。”



说完,又不甘心地问道:“传记电影真的没得商量了吗?我坚持认为,以你们为主角,拍摄一部传记片会是双赢的事情。”



“传记片就不用谈了。”



罗杰摇摇头,笑道:“关于我的提议,你可以好好考虑一下,如果有兴趣的话,尽快拿出相应的计划。



如果你的改编计划不能打动我,那么我仍然会拒绝授权。”



杜克-罗森伯格看出罗杰有送客的意思,立即站起身,提出告辞:“我明白了,不管我考虑的结果如何,一周之内一定会给你答复。”(4/4)

章节目录

摇滚教父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黑色贝斯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黑色贝斯并收藏摇滚教父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