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一个毫无气场的乐队,再怎么会自嗨的歌迷,也完全嗨不起来。



按照许多专业人士总结出来的经验,需要注重的有三点。



第一,乐队整体。



一支乐队的好坏,不是看最强的位置,而是看最弱的那一个。



任何一个拖后腿的成员,都会将整个乐队的整体水平拉低。



在精心制作的录音室专辑中或许看不出来,但现场的感觉一定十分明显。



一个牛逼的乐队,不一定有哪个位置是世界上最好的,但一定没有短板。



像齐柏林飞艇这样,四个人都是顶级大师的乐队,在整个摇滚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哪怕是其它的传奇乐队,也或多或少的有某一个或者几个位置,相对来说不是那么出色。



而这些位置,就决定着一支乐队的下限在哪。



第二,节奏。



现场最能带动歌迷情绪的不是旋律,不是唱功,不是其它任何乱七八糟的东西,而是节奏。



——这里只讨论摇滚,至于流行、民谣等等,就不做讨论了。



一个节奏掌控强的乐队,更加容易让歌迷们嗨起来。



这个节奏指的不是歌曲本身的节奏,而是根据观众的反应,随时做出细微的调整。



要做到这一点很难,哪怕只是一段riff的细微改动,要在现场演奏中临时调整,还不出错,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



首先要求乐队每一个人的水平都足够高,其次成员之间要非常的默契,一个人做出调整,其他人能立刻跟上。



除此之外,还要有一个“现场指挥”。



通常而言,这个位置都是鼓手或者主唱之一,前者是绝大多数摇滚乐队的节奏主导者。



当然,也有以贝斯作为主节奏的乐队,比如罗杰偶尔就会这么干,不过这种情况较为少见。



节奏核心做出变化,其它乐手更容易跟上。



而后者在舞台上的站位更靠前,通常视野更好,可以更直观地看到歌迷的反应,调整地也更加及时和有效。



第三,乐队核心的气场。



前边有提到,乐队最差的位置,决定了一支乐队的下限。



而乐队的核心则决定了乐队的上限。



——虽然不同的位置难以准确用数据量化,但通常情况下,核心都是乐队里技术最出色的那一个。



一个气场足够强大的乐队核心,对于演出的帮助是非常大的。



比如科特-柯本、马修-贝拉米、比利-乔-阿姆斯特朗等等。



气场,是一个很玄学的东西,难以用科学来解释。



时至今日,也没有人能总结出这个笼统的概念到底是个什么定义。



大多数情况下,咖位越大牌,演出经历越丰富,LIVE现场中表现出来的气场也就越强。



但这也并非绝对,也有许多演出越多气场越弱的例子,同样的,一线大咖也有一些LIVE现场烂到让人看不下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摇滚教父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黑色贝斯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黑色贝斯并收藏摇滚教父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