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粮商的竞争往往并不是商品上,售卖上,而是采购与店铺数量上。徽商掌控了大量的采购渠道,这才让其一举成为金陵粮食的主导。但这种主导也将因迁都而出现损失。



最主要的是,北平的粮食结构正在发生改变。



沈一元端着酒杯,沉思不语。



今年朝廷要大规模在北平



、山东、河南等地播种高产农作物了,积累多年的种子与成果,无数百姓翘首以盼多年,终于等到了高产农作物进入民间。



虽然进入民间的量并不多,据说土豆预计种下七千亩,玉米种下五千亩,番薯种下八千亩……



这只是进入民间的量,而农学院、官府主导的数量,远远大于这个数量。



沈一元也清楚,随着多年前山西大移民至北平,北平周围无数荒地成了良田,以朝廷眼下的动作来看,估计用不了三年,土豆、番薯这些高产农作物将会在民间大量出现。



到那时,传统的米商地位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继续依托江南粮食向北运输,徽



商所得利未必能有多少。



「四成,最少了。」



沈一元退了一步。



常百业微微摇头:「沈叔,海洋之上没了大明的敌人,水师将会有一大批船只空下来,他们将会往来于南洋,安南、占城、旧港、渤固等地的粮食,可也会大量北运,到那时候……」



沈一元看着得寸进尺的常百业,笑道:「这样吧,晋商想要在北平占几分煤炭,徽商在北平占几分粮食,如何?」



常百业瞪眼,开什么玩笑。



晋商的煤炭可是与官煤并存,两者将占据北平九成的煤炭。你一个卖粮食的问煤炭干嘛。



「用粮食比对煤炭不合适,不如用丝绸、布行对比?」



常百业反问。



沈一元当然不答应,相对粮食来说,丝绸、布行才是老沈家最根本的产业,也是最大的产业。



常百业与沈一元谈论了许多,最终彼此妥协,确定了一些关键生意上的份额,避免了不必要的斗争。至于非关键生意,非竞争生意,就没必要讨论了。



像是晋商正在重新准备开辟羊毛生意,并向东北铺垫,想要与朝鲜进行物产贸易,这些生意徽商插不上手,而徽商掌握的远航贸易品,晋商也无法插手。



大商人与大商会的出现,有着驾驭与引导商业的力量,他们有着自己的利益诉求,也有着对外排他性。



朝廷迁都,对无数商人来说是一次机会。毕竟那里是一个新的棋盘,落子在何处有着太多的选择



,甚至一些商人可以转入其他行业……



三月,骆冠英、朱能、赵世瑜等带水师船队主力从定远行省返回金陵,盛大的场景再一次出现。



随后不久,朝廷下达旨意,东海水师、东南水师抽调合三万军士准备远航事宜,参与远航的军士给假两月,五月中旬听召入水师。



龙江船厂、马鞍山船厂的匠人日夜轮班营造,一些船需要维修,一些船需要改造,而新式的大铁船也开始了试航。



武英殿。



骆冠英再次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寒梅惊雪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寒梅惊雪并收藏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