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石,当可供养夫妻二人、父母双亲,另儿孙五、六,而另有余!”
说到这里,刘盈终是按捺不住胸中恼意,将手紧紧握成拳,不轻不重的在自己膝盖上砸了一下。
“若非往数年,关中粮商恶贾附食民血,如今朝堂,何愁父皇大军之粮草?”
“何愁整修郑国渠之力役、兴建长安城之钱粮?!”
“每念及此,儿恨不能提三尺之剑,尽屠关中之粮商米贾!!!”
满是怒意的发出一声低吼,刘盈又是用拳头狠狠砸了一下身侧的软榻,一时间,竟气的连胸膛,都有些起伏不定起来。
见刘盈这般作态,一旁的吕雉轻笑之语,暗地里,也是默然点了点头。
“难得盈儿于粮贾、国本之事,得如此透彻之知解。”
面带笑意的发出一声赞可,便见吕雉温柔的拍了拍刘盈的手背,稍带试探道:“然纵如此,盈儿也不当以偏概全才是。”
“盈儿需知,低买高卖、牟其差利,乃商贾安身立命、发家致富之本。”
“凡贾者,若不明此道,皆无以得利。”
“及关中粮商,虽偶有不轨之举,却也有‘为民储量’之功;纵米价稍贵,亦不至言曰‘附食民血’之地······”
温声抚慰着刘盈隐隐有些暴躁起来的情绪,便见吕雉面色稍一滞,旋即若有所思的低下头。
只片刻之后,又见吕雉意味深长的一笑,稍凝望向刘盈目光深处。
“盈儿方才言:粮商恶贾?”
“莫非天下之奸商,只粮贾一类?”
听闻老娘突兀的发出这么一问,刘盈只稍一思虑,便余怒未消的嘟囔道:“余者,儿不知。”
“然粮贾,确当尽为意欲颠覆社稷,乱我汉家之逆贼!”
见刘盈才刚平复下去些许的情绪,被自己一个问题又重新点燃,吕雉却并没有着急宽慰,而是笑着一仰头。
“哦?”
看着老娘几乎明写在脸上的‘展开说说’几个字,刘盈也是不得不暂且压抑住心中恼怒,稍一措辞,便侧过头。
“吾汉家治天下者,其本有三。”
“一曰:孝;二曰:农;三曰:陵。”
“孝者,百善之先,为吾汉家用于引民向善。”
“而农者,自三皇五帝以降,便乃为国本、民本。”
“陵,便为邑;乃父皇取奉春君娄敬之议,广迁天下豪杰入关中,以为强本弱末之策。”
“孝、农、陵,乃吾汉家治国之三本;又三者相辅相成。”
面带笃定的道出此语,刘盈的目光中,也是迸发出了些许精光。
“而今,粮商恶贾之所为,尽损此三者!”
“——粮商恶贾屯粮居奇,哄抬粮价,首损者,便乃农本!”
“今关中,每逢季夏之后、秋收在即之时,粮价立跌;及春、夏二季,民青黄不接之时,粮价又立涨!”
“长此以往,若民皆因粮价之跌宕,而失农耕之欲,吾汉之国本,便当立为不
说到这里,刘盈终是按捺不住胸中恼意,将手紧紧握成拳,不轻不重的在自己膝盖上砸了一下。
“若非往数年,关中粮商恶贾附食民血,如今朝堂,何愁父皇大军之粮草?”
“何愁整修郑国渠之力役、兴建长安城之钱粮?!”
“每念及此,儿恨不能提三尺之剑,尽屠关中之粮商米贾!!!”
满是怒意的发出一声低吼,刘盈又是用拳头狠狠砸了一下身侧的软榻,一时间,竟气的连胸膛,都有些起伏不定起来。
见刘盈这般作态,一旁的吕雉轻笑之语,暗地里,也是默然点了点头。
“难得盈儿于粮贾、国本之事,得如此透彻之知解。”
面带笑意的发出一声赞可,便见吕雉温柔的拍了拍刘盈的手背,稍带试探道:“然纵如此,盈儿也不当以偏概全才是。”
“盈儿需知,低买高卖、牟其差利,乃商贾安身立命、发家致富之本。”
“凡贾者,若不明此道,皆无以得利。”
“及关中粮商,虽偶有不轨之举,却也有‘为民储量’之功;纵米价稍贵,亦不至言曰‘附食民血’之地······”
温声抚慰着刘盈隐隐有些暴躁起来的情绪,便见吕雉面色稍一滞,旋即若有所思的低下头。
只片刻之后,又见吕雉意味深长的一笑,稍凝望向刘盈目光深处。
“盈儿方才言:粮商恶贾?”
“莫非天下之奸商,只粮贾一类?”
听闻老娘突兀的发出这么一问,刘盈只稍一思虑,便余怒未消的嘟囔道:“余者,儿不知。”
“然粮贾,确当尽为意欲颠覆社稷,乱我汉家之逆贼!”
见刘盈才刚平复下去些许的情绪,被自己一个问题又重新点燃,吕雉却并没有着急宽慰,而是笑着一仰头。
“哦?”
看着老娘几乎明写在脸上的‘展开说说’几个字,刘盈也是不得不暂且压抑住心中恼怒,稍一措辞,便侧过头。
“吾汉家治天下者,其本有三。”
“一曰:孝;二曰:农;三曰:陵。”
“孝者,百善之先,为吾汉家用于引民向善。”
“而农者,自三皇五帝以降,便乃为国本、民本。”
“陵,便为邑;乃父皇取奉春君娄敬之议,广迁天下豪杰入关中,以为强本弱末之策。”
“孝、农、陵,乃吾汉家治国之三本;又三者相辅相成。”
面带笃定的道出此语,刘盈的目光中,也是迸发出了些许精光。
“而今,粮商恶贾之所为,尽损此三者!”
“——粮商恶贾屯粮居奇,哄抬粮价,首损者,便乃农本!”
“今关中,每逢季夏之后、秋收在即之时,粮价立跌;及春、夏二季,民青黄不接之时,粮价又立涨!”
“长此以往,若民皆因粮价之跌宕,而失农耕之欲,吾汉之国本,便当立为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