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领主游戏:百倍人口》 第1章 高武三国,刘三刀的神将晋升任务
根基,图谋发展,虽处四战之地,却也有吞吐八荒之势。”
洛阳……
秦霄有神秘基地,也有大量的随军物资。
再加上军功兑换也能兑换到大量的资源。
短时间内,是不需要依赖本方世界的资源的。
这其实是和出关没什么差别,只不过是洛阳的地势更加特殊,四通八达,容易受到攻击,但想要打出去也更容易。
另外,在中原练兵,练兵的主力构成当然是步卒为主,没什么骑兵。
除此之外,占领洛阳,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搜寻传国玉玺的下落。
秦霄对这段历史没什么印象,但想来,孙坚获得传国玉玺的地方,应该就在洛阳城内。
若是速度够快的话,甚至可能在孙坚之前,就率先抢到传国玉玺。
传国玉玺在手,最差也能完成一个难度最低的主线任务,即便后续再出什么问题,至少不用担心因为任务失败,而遭到强制处决的处罚。
选这条路,至少不会是最糟糕的。
但,却有些过于保守了。
秦霄想了一会,不置可否,继续问道:“那下策,又该如何?”
“这下策,就有些冒险了。”
商鞅沉默了几秒钟,才开口道:“趁董卓主力未归,取道关外,奇袭长安,效仿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顿了顿,商鞅又道:“此策,风险之处有三。其一,此方世界战力上限如何,方且未知。据闻董卓麾下虽无佐国之大才,但也不乏精兵强将。若是长安久攻不下,难免出现意外。”
“其二,据闻李儒、贾诩两人其心甚毒,若见大事不妙,直接毒杀少帝,虽然恶名尽落于董卓,但也难保不会有人迁怒于主公,与主公名声有碍。”
“这其三嘛……”商鞅犹豫了一下,还是选择直言不讳道:“这挟持天子,虽然有诸多好处,但未来如何处理,却也是一个难题。若是主公想图谋霸业,一统此方世界,还需未雨绸缪,早做打算。”
秦霄闻言,点了点头,却是说道“但是,这条路,风险最大,一旦成功,收益也是最大的。”
正如商鞅所说,绕道关外,奇袭长安,风险非常的大。
这个时代的“关外”,和后世可不一样。
在长安再往北,按照后世的疆域来划分,还没走出陕西地界,陕北的黄土高原,现在都是匈奴人的地盘。
单纯从行军角度来说,绕道“关外”奇袭长安,是完全可行的。
这年头的匈奴,被中原按在地上揍了不知道多少次,早就被打服。
陕北的地形,秦霄也算大体熟悉,毕竟这算是秦霄的“老家”。
虽然熟悉的是近两千年后的地形,但整体的地貌并不会有太大的变迁。
配合斥候探索,找出一条通往长安的路,还是可以做到的。
真正的风险,还是在战场上。
半神化世界,武力值被拔高到什么程度,还不好确定。
但,这个风险始终存在。
无论要完成哪一条主线任务,迟早是要和本世界势力开战的。
无非是早打还是晚打的问题。
算起来,除了韩馥、孔融这种“弱鸡”诸侯之外,此时的长安,竟然已经可以算得上是软柿子了。
虽然已经迁都,但董卓大军在外,并未抵达长安,吕布也跟在董卓身边。
就连徐荣、胡轸、华雄这些叫得上名号的大将也都在与各路诸侯纠缠不休。
留在长安的,除了李儒、贾诩这两个文臣谋士之外,就只剩下了一些歪瓜裂枣。
这个时候,攻打长安的难度,可以说是最小的。
如果能顺利击破长安,不但可以一举控制住皇室和众多大臣,也能切断董卓的退路。
这时,再以汉献帝的名义与各路诸侯两路夹击,击败董卓的可能性很大。
哪怕打不过,秦霄也完全可以退守长安,借助潼关天险阻拦董卓大军,让其它诸侯去和董卓纠缠,自己安稳看戏。
甚至于,只要能够攻破长安,汉献帝是死是活,其实都没那么重要了。
归根结底,秦霄真正需要的,是长安这块根基之地,而不是汉室正统的名义。
反复讨论之后,几人群策群力,将这个计划逐渐完善。
最后,秦霄拍板道:“就这么定了,绕道关外,突袭长安!急行军的话,多久能到?”
“冀州到长安,大约有一千五至两千里路,具体要看中间有多少地方需要绕行。”
岳飞沉吟片刻,道:“我军辎重较多,虽然大军精锐,但连续日行百里,会使得大军疲惫,不堪作战。为了保证战力,行军速度必须要放缓。可命一将领率少量精锐疾行开路,大军从容跟上。前锋部队最快半月即可抵达长安以北,大军也可在一月之内跟进。”
“一个多月……”秦霄想了想,这个时间并不算长,在自己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即便长安的攻城战打上一个月,加上行军时间,也不过两个月左右。
这些时间,即便是浪费,秦霄也浪费得起。
“既然这样,那就传令,明日一早出发。前锋方面……我亲自带两万背嵬军开路。”
顿了顿,秦霄继续道:“岳飞,你辛苦一下,连夜安排一些人手留下打探消息。冀州常山国,有一小将,名为赵云赵子龙,让人好好打探此人的下落。”
“赵云?君上所说的,莫非是昭烈帝刘备手下那牙门将军?”
岳飞惊讶道:“岳飞也读史,未曾听闻此人有什么赫赫战功,仅有忠诚可嘉,君上为何如此重视?”
岳飞所在的那个年代,《三国演义》还没有出现,他对三国的了解,更多的基于历史。
而在历史上,赵云并没有演义中那么出彩。
所谓的“牙门将军”,用后世的话来说,其实就是个保镖队长,在军中的地位并不高。
有实力的将领,通常都会被派出去镇守一方,根本不可能担任这种位置。
听到岳飞的话,秦霄楞了一下。
他对三国的了解,更多的还是基于演义。
至于历史上的三国是什么样,秦霄还真不清楚。
不过,秦霄并没有在意这些细节,只是解释道:“这个世界,如果我猜测没错的话,应该和你所知的历史有所不同。有些人,未必会像你所知晓的那样。先安排人手去打探吧,我所猜测的究竟是对是错,等找到赵云就知道了。”
副本的名称上所写的是“三国演义”,而不是“三国志”。
这就是秦霄坚持认为,赵云的实力、形象,更符合演义,而不是史实的原因。
更重要的是,留少量斥候打探一下,又不会有什么损失。
若是万一真的招揽到了演义版本的赵云,那可就赚大了。
岳飞想了一会,也没有反对,点头道:“既然君上想要招揽此人,末将这便去安排,尽量劝其投效。”
“尽力而为即可,倒也不必太过强求。”
秦霄不置可否,又列举出一串名单道:“还有荀彧、张郃……等人,这些人应该都是在冀州,你再想想看有没有什么遗漏,尽量都打探一遍。能不能招揽过来,那是以后的事,但先打探清楚作风喜好,有备无患也好。”
“末将明白。”
岳飞毫不犹豫地应承下来。
次日一早,秦霄率领两万背嵬军精锐轻装出发。
岳飞、商鞅率大军紧随其后。
前军轻装急行,从并州出关,取道关外奔赴陕西北部。
绕了一个大圈子,从朔方,也就是后世的陕北一带转道南下。
黄土高原,说是高原,实际上是一片地势复杂的山区。
后世的那什么根据地,就在这片山区之中,复杂的地形环境让敌人吃了不少的苦头。
好在秦霄对这里的地形还算熟悉,至少几条主干道还是记得的。
再命人抓了一批当地人做向导,两相对照之下,倒也找到了通往关中的路。
这年头的山路并不好走。
前军从冀州到朔方,只用了十三天的时间。
而从朔方的山区里走出来,就足足花了十八天。
短短不到三百公里的路,比此前近千公里的行军花费的时间还要长。
后边的大军想要带着大量辎重通过山区,花费的时间恐怕还要再长一点。
在长安以北,靠近后世铜川的山区边缘,秦霄停止行军,暂时驻扎下来。
一边将斥候派遣出去,打探外界的情况,一边等待后续的主力部队跟进。
行军的时间超出了预期,原以为一个月左右,主力大军就能兵临长安城下。
现在三十一天过去,前锋部队距离长安都还有一日的路程。
好在,这样的误差虽然不小,但董卓和各地诸侯纠缠的时间不会太短,晚上一些时日,也不是不能接受的。
再加上刚刚迁都长安,许多事情都很混乱,董卓麾下对长安周围的控制力度也没有那么强。
以有心算无心,只要做好防备,短时间内隐藏大军的行踪,也不是什么难事。
几天之后,斥候开始返回。
根据打探到的情况来看,董卓的主力,依旧在潼关一带,与众多诸侯纠缠。
十八路讨伐董卓的诸侯,内部矛盾也开始显现。
甚至有不少诸侯都还在洛阳,搜刮遗留下来的钱财珍宝,压根没有来到前线。
得知这一情况之后,秦霄叹了口气,不由道:“难怪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无功而返,各自都有着小算盘,内部矛盾一大堆,不崩溃就怪了。”
“领主大人!”
刘三刀憨憨地挠着头,问道:“您上次说,我就是在这地方被那什么叫吕布的,一刀给砍了?”
刘三刀就是三国时期的人。
当然,是三国演义,不是正史。
而且扮演的还是一个类似“路人甲”的身份。
虽然有名字,却连脸都没露一下。
整部剧,就只出场了两次,还都是在别人的口中提到。
陶谦:“我部悍将刘三刀,三刀之内,必定斩吕布于马下!”
于是袁绍命刘三刀,还有上将韩勇、勇将王冲三人一起出战吕布。
镜头一转,某小兵:“报!不好了!三位将军全部被吕布斩落马下!”
这,就是“我部悍将刘三刀”一生最高光的时刻。
成了彰显吕布勇武的背景板。
“吕布用的是戟,不是刀!”
洛阳……
秦霄有神秘基地,也有大量的随军物资。
再加上军功兑换也能兑换到大量的资源。
短时间内,是不需要依赖本方世界的资源的。
这其实是和出关没什么差别,只不过是洛阳的地势更加特殊,四通八达,容易受到攻击,但想要打出去也更容易。
另外,在中原练兵,练兵的主力构成当然是步卒为主,没什么骑兵。
除此之外,占领洛阳,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搜寻传国玉玺的下落。
秦霄对这段历史没什么印象,但想来,孙坚获得传国玉玺的地方,应该就在洛阳城内。
若是速度够快的话,甚至可能在孙坚之前,就率先抢到传国玉玺。
传国玉玺在手,最差也能完成一个难度最低的主线任务,即便后续再出什么问题,至少不用担心因为任务失败,而遭到强制处决的处罚。
选这条路,至少不会是最糟糕的。
但,却有些过于保守了。
秦霄想了一会,不置可否,继续问道:“那下策,又该如何?”
“这下策,就有些冒险了。”
商鞅沉默了几秒钟,才开口道:“趁董卓主力未归,取道关外,奇袭长安,效仿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顿了顿,商鞅又道:“此策,风险之处有三。其一,此方世界战力上限如何,方且未知。据闻董卓麾下虽无佐国之大才,但也不乏精兵强将。若是长安久攻不下,难免出现意外。”
“其二,据闻李儒、贾诩两人其心甚毒,若见大事不妙,直接毒杀少帝,虽然恶名尽落于董卓,但也难保不会有人迁怒于主公,与主公名声有碍。”
“这其三嘛……”商鞅犹豫了一下,还是选择直言不讳道:“这挟持天子,虽然有诸多好处,但未来如何处理,却也是一个难题。若是主公想图谋霸业,一统此方世界,还需未雨绸缪,早做打算。”
秦霄闻言,点了点头,却是说道“但是,这条路,风险最大,一旦成功,收益也是最大的。”
正如商鞅所说,绕道关外,奇袭长安,风险非常的大。
这个时代的“关外”,和后世可不一样。
在长安再往北,按照后世的疆域来划分,还没走出陕西地界,陕北的黄土高原,现在都是匈奴人的地盘。
单纯从行军角度来说,绕道“关外”奇袭长安,是完全可行的。
这年头的匈奴,被中原按在地上揍了不知道多少次,早就被打服。
陕北的地形,秦霄也算大体熟悉,毕竟这算是秦霄的“老家”。
虽然熟悉的是近两千年后的地形,但整体的地貌并不会有太大的变迁。
配合斥候探索,找出一条通往长安的路,还是可以做到的。
真正的风险,还是在战场上。
半神化世界,武力值被拔高到什么程度,还不好确定。
但,这个风险始终存在。
无论要完成哪一条主线任务,迟早是要和本世界势力开战的。
无非是早打还是晚打的问题。
算起来,除了韩馥、孔融这种“弱鸡”诸侯之外,此时的长安,竟然已经可以算得上是软柿子了。
虽然已经迁都,但董卓大军在外,并未抵达长安,吕布也跟在董卓身边。
就连徐荣、胡轸、华雄这些叫得上名号的大将也都在与各路诸侯纠缠不休。
留在长安的,除了李儒、贾诩这两个文臣谋士之外,就只剩下了一些歪瓜裂枣。
这个时候,攻打长安的难度,可以说是最小的。
如果能顺利击破长安,不但可以一举控制住皇室和众多大臣,也能切断董卓的退路。
这时,再以汉献帝的名义与各路诸侯两路夹击,击败董卓的可能性很大。
哪怕打不过,秦霄也完全可以退守长安,借助潼关天险阻拦董卓大军,让其它诸侯去和董卓纠缠,自己安稳看戏。
甚至于,只要能够攻破长安,汉献帝是死是活,其实都没那么重要了。
归根结底,秦霄真正需要的,是长安这块根基之地,而不是汉室正统的名义。
反复讨论之后,几人群策群力,将这个计划逐渐完善。
最后,秦霄拍板道:“就这么定了,绕道关外,突袭长安!急行军的话,多久能到?”
“冀州到长安,大约有一千五至两千里路,具体要看中间有多少地方需要绕行。”
岳飞沉吟片刻,道:“我军辎重较多,虽然大军精锐,但连续日行百里,会使得大军疲惫,不堪作战。为了保证战力,行军速度必须要放缓。可命一将领率少量精锐疾行开路,大军从容跟上。前锋部队最快半月即可抵达长安以北,大军也可在一月之内跟进。”
“一个多月……”秦霄想了想,这个时间并不算长,在自己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即便长安的攻城战打上一个月,加上行军时间,也不过两个月左右。
这些时间,即便是浪费,秦霄也浪费得起。
“既然这样,那就传令,明日一早出发。前锋方面……我亲自带两万背嵬军开路。”
顿了顿,秦霄继续道:“岳飞,你辛苦一下,连夜安排一些人手留下打探消息。冀州常山国,有一小将,名为赵云赵子龙,让人好好打探此人的下落。”
“赵云?君上所说的,莫非是昭烈帝刘备手下那牙门将军?”
岳飞惊讶道:“岳飞也读史,未曾听闻此人有什么赫赫战功,仅有忠诚可嘉,君上为何如此重视?”
岳飞所在的那个年代,《三国演义》还没有出现,他对三国的了解,更多的基于历史。
而在历史上,赵云并没有演义中那么出彩。
所谓的“牙门将军”,用后世的话来说,其实就是个保镖队长,在军中的地位并不高。
有实力的将领,通常都会被派出去镇守一方,根本不可能担任这种位置。
听到岳飞的话,秦霄楞了一下。
他对三国的了解,更多的还是基于演义。
至于历史上的三国是什么样,秦霄还真不清楚。
不过,秦霄并没有在意这些细节,只是解释道:“这个世界,如果我猜测没错的话,应该和你所知的历史有所不同。有些人,未必会像你所知晓的那样。先安排人手去打探吧,我所猜测的究竟是对是错,等找到赵云就知道了。”
副本的名称上所写的是“三国演义”,而不是“三国志”。
这就是秦霄坚持认为,赵云的实力、形象,更符合演义,而不是史实的原因。
更重要的是,留少量斥候打探一下,又不会有什么损失。
若是万一真的招揽到了演义版本的赵云,那可就赚大了。
岳飞想了一会,也没有反对,点头道:“既然君上想要招揽此人,末将这便去安排,尽量劝其投效。”
“尽力而为即可,倒也不必太过强求。”
秦霄不置可否,又列举出一串名单道:“还有荀彧、张郃……等人,这些人应该都是在冀州,你再想想看有没有什么遗漏,尽量都打探一遍。能不能招揽过来,那是以后的事,但先打探清楚作风喜好,有备无患也好。”
“末将明白。”
岳飞毫不犹豫地应承下来。
次日一早,秦霄率领两万背嵬军精锐轻装出发。
岳飞、商鞅率大军紧随其后。
前军轻装急行,从并州出关,取道关外奔赴陕西北部。
绕了一个大圈子,从朔方,也就是后世的陕北一带转道南下。
黄土高原,说是高原,实际上是一片地势复杂的山区。
后世的那什么根据地,就在这片山区之中,复杂的地形环境让敌人吃了不少的苦头。
好在秦霄对这里的地形还算熟悉,至少几条主干道还是记得的。
再命人抓了一批当地人做向导,两相对照之下,倒也找到了通往关中的路。
这年头的山路并不好走。
前军从冀州到朔方,只用了十三天的时间。
而从朔方的山区里走出来,就足足花了十八天。
短短不到三百公里的路,比此前近千公里的行军花费的时间还要长。
后边的大军想要带着大量辎重通过山区,花费的时间恐怕还要再长一点。
在长安以北,靠近后世铜川的山区边缘,秦霄停止行军,暂时驻扎下来。
一边将斥候派遣出去,打探外界的情况,一边等待后续的主力部队跟进。
行军的时间超出了预期,原以为一个月左右,主力大军就能兵临长安城下。
现在三十一天过去,前锋部队距离长安都还有一日的路程。
好在,这样的误差虽然不小,但董卓和各地诸侯纠缠的时间不会太短,晚上一些时日,也不是不能接受的。
再加上刚刚迁都长安,许多事情都很混乱,董卓麾下对长安周围的控制力度也没有那么强。
以有心算无心,只要做好防备,短时间内隐藏大军的行踪,也不是什么难事。
几天之后,斥候开始返回。
根据打探到的情况来看,董卓的主力,依旧在潼关一带,与众多诸侯纠缠。
十八路讨伐董卓的诸侯,内部矛盾也开始显现。
甚至有不少诸侯都还在洛阳,搜刮遗留下来的钱财珍宝,压根没有来到前线。
得知这一情况之后,秦霄叹了口气,不由道:“难怪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无功而返,各自都有着小算盘,内部矛盾一大堆,不崩溃就怪了。”
“领主大人!”
刘三刀憨憨地挠着头,问道:“您上次说,我就是在这地方被那什么叫吕布的,一刀给砍了?”
刘三刀就是三国时期的人。
当然,是三国演义,不是正史。
而且扮演的还是一个类似“路人甲”的身份。
虽然有名字,却连脸都没露一下。
整部剧,就只出场了两次,还都是在别人的口中提到。
陶谦:“我部悍将刘三刀,三刀之内,必定斩吕布于马下!”
于是袁绍命刘三刀,还有上将韩勇、勇将王冲三人一起出战吕布。
镜头一转,某小兵:“报!不好了!三位将军全部被吕布斩落马下!”
这,就是“我部悍将刘三刀”一生最高光的时刻。
成了彰显吕布勇武的背景板。
“吕布用的是戟,不是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