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徐坤的提醒,其他人也发现了异样。
这怎么可能?
徐坤迟疑看向掌柜,问道:
“敢问掌柜,在下是否能翻阅这些书?”
掌柜点头道:
“只要不损坏书本,自然可以随便翻阅。”
“好。”
徐坤点头,便是捡起一本《论语》翻开。
其他人也是一样。
“不可能啊,这些书上字迹,为何如此工整,排布也是井然有序。”
几乎是一瞬间,有人懵逼说道。
“是啊,用纸写字,怎么可能如此整齐划一,未免太匪夷所思了。这倒像是……用印的,并且这纸张质量,也太好了吧!”
虽然雕版印刷术未曾传播,可是印玺由来已久,哪怕没有联想到一起,此刻也看出端倪,这些书确实不像抄写的。
徐坤陷入思索之中,也是认同了这一点。
书铺之中全部是纸书,全然不见繁重的竹简。一本书内容甚多,平日里数个甚至十数个竹简才能写尽,此刻只要一本簿册。
“匪夷所思,真是匪夷所思!”
又有人发出自己的惊叹。
哪怕他们都是文化人,现在也不知该如何形容自己的感觉。没有直呼‘卧槽’已经很给面子了,当然顾不上其他的事。
这样的技术,这样的纸张,徐坤感慨:
“这样一本论语,可以随身携带,但是竹简却繁重难以背负,想必价格不菲。”
掌柜虽然没有插嘴,但他一直关注此间情况,知道自己该出手了:
“几位客官多虑了,这些书可不贵,哪怕是普通百姓也能买得起。”
徐坤瞪大眼睛反问:
“此言当真?”
掌柜嘿嘿一笑,意味深长道:
“就像客官手中那本论语,价格不过百钱而已,其他的也都差别不大。”
“百钱?”
不只是徐坤,在场士子都惊呆了。
一斤盐要五文钱,换算成如今,百钱也是相当于大几十块钱了。
但道理并非如此。
因为大唐的书籍,价值不是后世能比。
知识改变命运,但这个时代的大部分知识,都被世家把控掌握着。一本书价值不菲,哪怕要借去抄阅都麻烦得很。
若是遇见卖书的,怕是也得几贯钱一套。
而一套的内容也就一本纸书。
他们方才都看了,纸书看起来不大,可其中自己规整有度,完全将典籍记录下来,这质量和手感,岂是竹简能比的?
换句话来说。
以这些纸张的质量,百钱都未必能够买到。
“掌柜的,你怕不是说错了吧?”
有人开口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