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淹终于得知刘平这几日让之帮忙查资料的原因了,这一刻的范仲淹,神情显得格外正式,连他最爱吃的鸡骨头也不迟的。



反而是,从旁劝告起了刘平:“刘兄,不是范某打击你,你之想法,确实新奇。而你言之,请恕我不同意,我相信朝中应该会有更多的人拒绝。



至于原因,其实很简单。



大宋是农业社会,若是海禁放开,大家都去走海贸了,谁还种地。



一遇到饥荒,就是有钱,也难以买到粮食。



去岁河中府的事情,我想刘兄应该听说了吧?



那便是最为直观的体验,即便是朝廷,也要想办法从南方运粮加以救济。



而这些年来,因为水稻的推广,江南多地,已然发展成为我大宋粮食的主产区。



朝廷自不会看着此行,来打断农业生产。”



范仲淹的话,让刘平认识到,他现在想要办的事情,难度究竟有多大。



不过,不是说让大宋全民都参与海贸之中,若是组织固定人数,固定的团队,以此在内行商,效果自然好一些。



这一系列的问题,都要好好考量一下。



听闻范仲淹说到河中府之事,刘平忽然想起,前日包拯来拜访他时,言之那群河中府罪大恶极的官吏,按照朝中的意思,不用等到秋后问斩,直接是在二月就问斩了。



尤其那位许县令,就处于被问斩的第一批次。



如此急切的模样,很显然,是朝中有些人,想要快速的了解此案。



范仲淹离开时,其甚至于还邀请刘平过两日同他一起去菜市场,看问斩贪官。



“据闻此番,开封府会搬出狗头铡,以处斩犯人!”



毕竟,如狗头铡之物,乃是去岁,朝中即赐予开封府衙,及至现在,还没正式的用过。



而能被上狗头铡者,官吏的品阶都不低,于大多数吃瓜群众来说,确实很有看头。



刘平也有心去看看,遂答应了下来。



来大宋这么久,说实话,还没见官府于菜市场处斩过人犯,但于大多数的百姓来说,却是司空见惯之事。



一晃就是二月初,刘平刚托人将他准备大半个月的奏疏,送入宫中。



包拯和范仲淹即一前一后的来到书局,邀请他去观刑。



三人坐着马车到达目的地的时候,此地,已经是万人空巷。



这里的热闹场景,可不比正月十五的灯会差。



三人在丑奴等人开道下,辛辛苦苦的,总算是到了前排。



能看到在行刑的高台之上,已经搬来了狗头铡。



开封府尹王曾坐于中间,旁边还坐着刑部的官吏。



处斩之时,除了要念出人犯所犯之罪行外,还要验明正身……



让刘平没有想到的是,刑场上,第一个被带上来的,竟然就是许县令。



此时的许县令,早已不复一月前的那般富态模样,整个人披头散发。



昔日的满头黑发,也变成了一头白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北宋大闲人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柯不贰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柯不贰并收藏北宋大闲人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