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宫。



朱元璋道:“他就说了这些吗?”



“回禀陛下,天雷王殿下只是和十五皇子,十七皇子,二十皇子,喝了顿酒,说了一些关于陛下身后殉葬的事情。”



“卑职推测,应当是后妃听到殿下有意废除殉葬制度,希望能让三位皇子说服殿下,免她们殉葬。。”



朱元璋叹息一声道:“好了,咱知道了,你下去吧!”



锦衣卫赶忙退出了屋子。



从朱权三人出现在东宫,到方世玉几人返回皇宫,各回各宫,期间发生的大大小小事情。



乃至于方世玉说那道菜好吃,乃至于养殖场,酒精勾兑,这种词汇,都是一字不差的落在了老朱头的耳朵中。



“你们都不想死吗?那朕就让你们都走在前边!”



朱元璋双目虽然失明,但一双眼睛瞪大,也足以吓死人了。



颤颤巍巍的站起身,索性朱元璋对后宫已经没有什么兴趣了,毕竟他今年都六十六的高龄了。



正要往乾清宫外走去,突然间,方世玉出现在乾清宫拦住了朱元璋道:“老朱头,你不会是要去后宫吧?”



“你不是回宫了吗?”



朱元璋丝毫没有隐晦自己在方世玉身边安插眼线的事情。



尴尬的笑了笑,方世玉道:“我就知道你肯定会一字不差的都听见,左右反思,我最怕的事情,还是要发生了!没办法,我怕他发生,只能守在乾清宫了!”



方世玉也不避讳,两人的关系很复杂,早已经超越了无所不谈的地步。



如果方世玉真的有什么想法,直接和老朱头说就是了。



“那你预见了什么不好的事情?又要发生什么不好的事情?”朱元璋缓缓问道。



方世玉上前搀扶着朱元璋,拉着他回到乾清宫内,边走边说道:“老朱头,我感觉各位皇子,都有权力,有义务进京吊唁。”



“我说句大逆不道的话,十年,二十年,应该用不上这么久,你一旦宾天,京师有藩王,外边的藩王若是不能奔丧吊唁,那就是不近人情了。”



“只要有我在,你压根不用担心,我会把你留下的大明江山治理的好好的,让你们老朱家万世昌盛。到时候,众多藩王齐聚京师,我一手大棒,一手萝带着他们的母妃,一并封到海外去,既解决了内地藩王的隐患问题,亦是给诸位皇子完成孝道的机会!”



“权力交替,血雨腥风,我虽不是心慈手软的人,但我可是严记你的训斥,终生不得让你们老朱家手足相残。”



“有他们母妃在,在铁石心肠,也会触动,我布好了局,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把天下一分。岂不是更好?”



方世玉说出心中的想法。



精兵强将,多不胜数,藩王造反?那根本是没有半点机会的,历史上那个藩王成功了?还不是朱允炆这个傻缺,政治小白,军事小白。



甭说什么老朱头把人杀干净了,朝廷还有许多没有什么影响力,不会威胁到皇位的能征善战之将。



奈何朱允炆谁都不选,就点了一个大明第一代战神李景隆,创造了大明朝的第二个不可能的第一,藩王造反成功第一个不可能的第一是以南征北!



朱元璋听着方世玉的话,心中似乎暖和了许多,叹息一声道:“你都做好决定了?”



“我担保,只要皇子们的刀没亮在我面前,我绝不会让任何一个人受到丝毫伤害,就算他们要亮刀。我也不会伤害他们!”方世玉心平气和的说着。



这倒也不是说着玩玩的,东胜神州的时候朱权跟朱植杀了十几万土著,方世玉也只是软件了一两个月,相当于自罚三杯了。



朱元璋面色凝重,嘿嘿笑着道:“那好,就依你!不过你和老朱头说说,这个家庭会议,是什么意思?”



嘴角微微上扬,朱元璋心中有些欢畅的说道。



“意思嘛,当然就是字面意思了,留在大明的只有一个皇帝,没有其他的任何藩王,包括朱标的后世子孙,也不可以封在内地。”



“而大家离得远了,书信往来就显得单薄无力,也不足以联络感情,而且藩王之间时日久了,难免会有领土争端。”



“我希望可以用家庭会议,每次的举行,来减少世界上的战争,减弱天下各族百姓因为战火而流离失所的痛苦。”



“虽然他们可能不是华夏人,但诚如你北伐檄文说的,无论是色目人,回回人,蒙人,服从天朝礼乐教化,留在中原,维护大明朝廷统治。”



“他就是大明的子民!”



“有了这个家庭会议,不单单可以减少许多战火使得大明百姓流离失所,承受苦难,更重要的是,缓解各地藩王之间的紧张关系,免得骨肉相残。”



“我这个想法还不成熟,倒是要老朱头指点,完善下。“方世玉微笑着,丝毫没有一丝一毫的骄躁。



反倒是朱元璋,嗤笑一声道:“你这招,岂不是天下藩王只能依赖着朝廷,才能在各地安安稳稳的混下去。”



“一旦那个藩王否定朝廷的决策,违背朝廷的旨意,朝廷还用得着自己动手杀人吗?”



这句话说的轻巧,但落在方世玉的耳中,就变得异常刺耳。



随着老朱头话音落下,方世玉连忙开口说道:“老朱头,你这可就是抬杠了。”



朱元璋摇了摇头,从方世玉说这个家庭会议的用处时,朱元璋只是一瞬间就明白了其中的意思。



藩王在海外,为了生存,肯定是争端不断扩大,而朝廷以东道主,家族大族长的地位,做和事老,和稀泥。



一旦哪一个宗室,违背了朝廷的意愿,损害了朝廷的利益,朝廷有千万种办法,让其他藩王联合分食。



杀人不见血,朝廷也不用背上手刃亲族的名声,违背自己的誓言。



正当俩人聊得火热时,一名年跟在朱元璋身后的大太监,躬身行礼道:“陛下,殿下!”



“说吧!”朱元璋面色坦然,波澜不惊的回答道。



方世玉狐疑的看着问道:“李公公不是去云贵川了吗?你回来了,沐英的灵枢带回来了?”



打量着李公公,这家伙风尘仆仆的样子,显然是这一路上折腾的很难受,。



李公公对方世玉躬了躬身道:“回禀殿下,西平侯的灵枢已经过来苏杭,就要抵达应天了!”



“奴婢临走前,陛下要奴婢先来通报,这便飞马奔回。”曹传习一脸凝重,微微低头道。



朱元璋叹息一声,向前走了两步,踉踉跄跄的动作,好在方世玉赶忙上前扶住,轻声道:“老朱头,要不我去吧。”



“那怎么能行呢,这最后一程,咱亲自送。”



朱元璋咬紧牙关,方世玉也不好多言,沐英自幼被朱元璋和马皇后收养在身边,朱元璋对他的喜爱,甚至让他改姓。



十三岁,沐英以大帅养子的身份,走入军队,大仗小仗无数,鲜有败绩,大功无数,鲜有过错。



数十年的军旅生涯,让沐英迅速成长,而当他独领一军虽傅友德征战西南时,大明早已建国了,洪武都走了好几个年头了。



也就是在他离宫之前,向朱元璋请示,要求换姓,朱元璋自然是同意的,毕竟养子领兵打仗,在军中威望颇高。



大明已经势如破竹,完成统一只是时间上的问题罢了,这个时候一个养子还姓朱,就显得麻烦了。



沐英知道这些,他亲自请示,朱元璋同意后,本想让其恢复本姓,但奈何沐英自己也记不住了。



索性,以沐浴皇恩的沐字为姓。



沐英比朱标大了许多,自小生长在朱元璋的吴王宮中,可以说,朱标都是他带大的,南征北战立功无数。



沐氏能世镇云南三百年,忠诚是一方面,沐英和朱氏的关系是一方面,最重要的还是后世子孙谨守着沐英的训诚。永伟大明边陲,不参与朝廷任何事。



朝廷上的明争暗斗,从来看不见沐氏的身影,但沐氏在朝廷的影响力,甚至可以左右皇帝的决策。



朱元璋给云南封了个王爷过去,岷王,这家伙在云南处处和沐氏作对,沐氏根本不给面子,一纸诉状递到了应天。朱允炆倒是很给面子,直接削了岷王的爵位,贬为庶民。



到了朱老四登基,还是将岷王弟弟封在云南,这其中不乏牵扯制衡的意思,但这个时候,沐氏那就更不给面子。



把状纸原封不动的在送给朱老四,面对一个无用的弟弟,处处被人抓把柄,无法,朱老四把岷王调任到了武冈。



从那以后,云南归朝廷统属,实则已经成了沐氏的小朝廷,并且因为长期军管的原因,云南的兵马还算强壮,至于明亡为什么沐氏没有出来救国。



一个大朝廷都会随着时间腐烂,沐氏一个小家子能走到哪里?



两人相互搀扶着,出了乾清宫,乘坐御驾,身后跟着一众皇子皇孙,紧接着是朝廷六部凡四品以上官员,不止者,革职查办。



五军都督府的老将们,几乎是倾巢而出。



可以想想,沐英的灵枢,抵达京师,给整个京城带来的轰动,是多么恐怖的。



万人空巷,亦不能诉。



应天府城外,朱元璋隔着老远,白内障并不是全辖,多多少少还是能看见点模糊的景象的,甚至说,方世玉也不确定老朱头的是不是白内障。



目视远方,紧眯着双眼、朱元璋颤颤巍巍的站起身来,



抓着方世玉的手腕道:“你看是不是沐英的灵枢来了?”



朱元璋牙齿打颤的说着。



方世玉向前望去,面色沉重道:“老朱头,到了,就快到眼前了!”



“让他们停,你扶朕过去!”朱元璋似乎还有一丝倔强。



听到老朱头的声音,方世玉也不迟疑,直接开口喊道“停棺!”



随著方世玉搀扶着朱元璋来到棺椁前,伸出手摸了摸棺樟,朱元璋吞了口唾沫,喉结蠕动,轻轻的在棺木上摸索着。



“英儿啊,你也走在为父的前边,天不容我啊。”朱元璋声音哽咽的说着,眼角落下了泪水,他似乎已经不是那个杀人如麻的铁血帝王,而是一个真真正正的父亲。



沐英不同于朱标,朱标是国之储君,朱标病倒的时候,朱元璋虽然感觉自己的身体大不如前了,但他还能撑得住。



最重要的是,那个时候的朱元璋,还不能哭,不可以哭。



然而沐英,往大了说是个藩王,他的死并不会影响到大明的国运,朱元璋也不知是在哭沐英,还是哭朱标。



挤压许久的泪水一股脑的全部流了出来,



“赐黔国公沐英,葬钟山皇室陵寝,修一座黔国公的墓!”朱元璋说完直接昏了过去。



一旁的众人连忙上前,方世玉亦是纠结的掉了两滴眼泪,看到朱元璋突然昏倒,眼疾手快的扶住了朱元璋。



“老朱头,老朱头?”方世玉心中一惊,赶忙开口喊道,



伸手试了试,心中这才放心下来,还有气,这个时候,蓝玉,常升、徐辉相、六部员悉数聚在一起。



“愣着干什么?传太医,回宫!”



方世玉呵斥一声,众人心中一紧,连忙四散,将朱元璋抬上了御驾,快速向着皇宮的方向奔去。



方世玉刚走两步,御驾已经出发,一群人护着朱元璋返回,倒是蓝玉,抓了一把方世玉,摇了摇头道:“方小子,你怎么看?”



“什么怎么看?”方世玉瞪了一眼蓝王,疑问道。



蓝玉面色平静,轻声道:“陛下已经老了,行将就木。”



“蓝玉,你这话,就是在作死?这种话以后休要在提。还有,五年了,你也没改掉乱说话的臭毛病!”



方世玉怒声呵斥着,加快脚步追上了御驾,三两步便跳了上去。



看着朱允炆,方世玉开口道:“老朱头怎么样了?”



“爷爷应该是过度的伤心疲劳导致的。”(3/3)

章节目录

大明:朱元璋求我教他做皇帝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小耳朵是只猫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小耳朵是只猫并收藏大明:朱元璋求我教他做皇帝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