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门风华:拜见极品恶婆婆》正文 742章 读书安排
“这……会不会耽误宏哥儿、逸哥儿科举?”姚大夫人拽紧了帕子。
虽然姚安宏、姚安逸不是她的亲儿子,但亲侄子考出了一个好成绩,对她儿子也有好处。
再说了,二房、三房远在金陵,大家都知道她这个大伯母在京中“照应”,结果好好的人,却被她照顾得没考出一个好成绩,到时候算在谁头上?
姚大夫人相信,姚二夫人、姚三夫人肯定不敢怪到顾清菱头上。
顾清菱不敢怪,那就只能让她背锅了。
姚大夫人不想背这个锅。
顾清菱一眼就看穿了姚大夫人的想法,说道“不会。就算备考,也要放松,不可能天天盯着书,别的什么也不干。看书累了,找朋友聊聊天,说说话,人也能放松一下。何况皇家那些人都是人精,宏哥儿要是以后考上了,也要跟他们打交道,提前混一个熟脸,以后也会好一些。”
“那就好,既然王妃都那么说了,那就这么安排吧。”姚大夫人说道,“我主要是怕会影响到宏哥儿、逸哥儿科举,王妃可能不太知道,昨个儿爷还在跟我说这事呢,让我收拾好院子,
“天暖了,京城这边的幼儿园也会跟着办起来,到时候你要是不嫌麻烦,就把寿哥儿、康哥儿送过来。正好灿哥儿隔一天会回来一趟,他们叔侄几个也能凑在一起。”顾清菱没有抬眼皮,说道,“到时候一起来的,可能还有灿哥儿的几个玩伴。小孩子家家,不用那么早学东西,等年纪再大一些,再安排正经的教书先生。”
姚九爷的玩伴是谁?
自然不用说,肯定是上书房好些人了。
姚大夫人愣了一下,她只顾着担心顾清菱的教法会耽误姚安寿、姚安康兄弟二人的启蒙,却忘了姚九爷现在可是在上书房读书。
就是现在京城传遍了的《博物志报》,可都是姚九爷和那些皇子皇孙弄出来的,还搞得像模像样的。
说句老实话,要是能够提前跟那些皇子皇孙混一个熟脸,比提前启蒙学多少东西有用?
她怕姚安寿、姚安康落后于人,不就是因为顾清菱年纪太大了,姚大爷又不是什么精于官生之人,怕他俩以后没有着落吗?
“……那行,王妃看着安排,我听王妃的。”姚大夫人犹豫了一下,点下了,再说了,王妃也来信说了,只是让逸哥儿试试水,积攒积攒经验。就是他爹,不也是考了好几次才考中的嘛。”
“你有这个心理准备就好。我们宏哥儿也是一样的,我们也不敢给他太大的压力,他打小身体就不好,我只盼望他能平平安安地进去,顺顺利利的出来,这比什么都好。”
……
相较于二人的操心,姚安宏、姚安逸这两个当事人却要淡定多了。
早在她俩说起来之前,姚安宏就已经将自己的应考经验全部教给了姚安逸。
姚氏书塾里的先生也有注意二人的心理状态,时不时开导几句,做个小测什么的。
科举嘛,本来就不是一步登天的。
世界上考了很多次,从少年考到白头还考不上的多的是。
考上上值得庆幸,要是实在考不上,也可以另寻他路。
以朱家的条件,也不是只有科举一条出路。
相较
虽然姚安宏、姚安逸不是她的亲儿子,但亲侄子考出了一个好成绩,对她儿子也有好处。
再说了,二房、三房远在金陵,大家都知道她这个大伯母在京中“照应”,结果好好的人,却被她照顾得没考出一个好成绩,到时候算在谁头上?
姚大夫人相信,姚二夫人、姚三夫人肯定不敢怪到顾清菱头上。
顾清菱不敢怪,那就只能让她背锅了。
姚大夫人不想背这个锅。
顾清菱一眼就看穿了姚大夫人的想法,说道“不会。就算备考,也要放松,不可能天天盯着书,别的什么也不干。看书累了,找朋友聊聊天,说说话,人也能放松一下。何况皇家那些人都是人精,宏哥儿要是以后考上了,也要跟他们打交道,提前混一个熟脸,以后也会好一些。”
“那就好,既然王妃都那么说了,那就这么安排吧。”姚大夫人说道,“我主要是怕会影响到宏哥儿、逸哥儿科举,王妃可能不太知道,昨个儿爷还在跟我说这事呢,让我收拾好院子,
“天暖了,京城这边的幼儿园也会跟着办起来,到时候你要是不嫌麻烦,就把寿哥儿、康哥儿送过来。正好灿哥儿隔一天会回来一趟,他们叔侄几个也能凑在一起。”顾清菱没有抬眼皮,说道,“到时候一起来的,可能还有灿哥儿的几个玩伴。小孩子家家,不用那么早学东西,等年纪再大一些,再安排正经的教书先生。”
姚九爷的玩伴是谁?
自然不用说,肯定是上书房好些人了。
姚大夫人愣了一下,她只顾着担心顾清菱的教法会耽误姚安寿、姚安康兄弟二人的启蒙,却忘了姚九爷现在可是在上书房读书。
就是现在京城传遍了的《博物志报》,可都是姚九爷和那些皇子皇孙弄出来的,还搞得像模像样的。
说句老实话,要是能够提前跟那些皇子皇孙混一个熟脸,比提前启蒙学多少东西有用?
她怕姚安寿、姚安康落后于人,不就是因为顾清菱年纪太大了,姚大爷又不是什么精于官生之人,怕他俩以后没有着落吗?
“……那行,王妃看着安排,我听王妃的。”姚大夫人犹豫了一下,点下了,再说了,王妃也来信说了,只是让逸哥儿试试水,积攒积攒经验。就是他爹,不也是考了好几次才考中的嘛。”
“你有这个心理准备就好。我们宏哥儿也是一样的,我们也不敢给他太大的压力,他打小身体就不好,我只盼望他能平平安安地进去,顺顺利利的出来,这比什么都好。”
……
相较于二人的操心,姚安宏、姚安逸这两个当事人却要淡定多了。
早在她俩说起来之前,姚安宏就已经将自己的应考经验全部教给了姚安逸。
姚氏书塾里的先生也有注意二人的心理状态,时不时开导几句,做个小测什么的。
科举嘛,本来就不是一步登天的。
世界上考了很多次,从少年考到白头还考不上的多的是。
考上上值得庆幸,要是实在考不上,也可以另寻他路。
以朱家的条件,也不是只有科举一条出路。
相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