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与新的认知之间的一种极度的割裂感。



比如说,当初市场监管局允许建筑类商行成立。



注册商行,其实根本不需要多少成本。



按理来说,建筑类商行对于之前从事这方面工作的百姓来说,是阶层跨越的千载良机。



然而,事实上,别说是普通百姓了,便是那些勋贵、豪商,都畏缩不前。



除了樊会,没有一个人敢做建筑商行。



即使有大秦建筑集团这个庞大的政府工程商做基石,也没多少人敢涉足建筑商行。



究其原因,主要还是这种事情,以前一直都是朝堂牵头主导。



下面的人只管干活儿,都动辄有掉脑袋的危险。



长久以来的经验,告诉他们,这活儿根本不是人干的。



事实上呢?



樊会的建筑商行成立后,纵横咸阳、洛邑、广南,赚钱赚到手软。



等一些豪商反应过来,想要再入行的时候。



他们发现,熟练的工人,以及稳定的合作渠道、供货渠道,基本上都被樊会垄断。



他们这个时候入场,也只能的吃点边角料。



即便如此,这些后入场的人,也赚的盆钵皆满。



如今大秦的各种制度以及硬件设施,已经极为完善。



如果说赵昆最不满意的地方,就在于百姓的思维模式,还没有掉过头来。



以前华夏初统,为了维护朝堂统治,嬴政选择延续使用严苛刑律的做法。



以至于,百姓们被那一套吓破了胆。



所以,尽管他们现在逐渐感受到了,以前的各种约束已经慢慢放开。



但是,这种观念上的转变,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



赵昆还记得,当初关中新开设的炼铁厂举步维艰。



不是他们出产的东西质量不好,而是因为根本没人敢用。



当初嬴政曾经下达政令,民间不得私自拥有铁器别说是菜刀了,甚至连铁锅这种日常用品,都是一里之民合用一个。



那个时期虽然短暂,但只要经历过的百姓,都记忆犹新。



他们可是亲眼见过因为违反这条律例,被连坐一里的惨事的。



当初那个律法,即便是在后来的嬴政看来,也完全就是一个笑话。



但君无戏言,嬴政抹不开面子直接改掉。



只能属意下面的各级官员,在私下里取消这种限制。



然而,百姓们认死理儿,死活不从。



这种事情,不认死理儿也不行。



毕竟稍有不慎,那可就是几百口人掉脑袋的大事儿。



即便是最后嬴政在赵昆的劝说下,以帝王的名义宣布取消之前的律法之后。



也有很多地方,是在很久以后,才逐渐适应了新的规定。



恐惧这种东西,是能够根植于人心深处的。



之前嬴政的一些手段,过于严苛,以至于现在大秦的百姓,一个个多少都有点心理阴影。



开放报纸,就是赵昆为改变这种状况,专门制定,的政策。



不过,找目前来看,貌似被那群商户带跑偏了。



赵昆翻动着手中的报表,随后将两份报表抽出来,放在一旁。



一般被他如此对待的奏折,都会被后续关注。



陈平拿起来一看,发现那是两份比较独特的报纸申报表。



一份是《民生日报》,主要要做百姓遇到的一些家长里短的小事的报纸。



另一份,则是《百家学报》,是苏理亚联合大秦学宫诸多学院,打算制作的一种报刊。



陈平大概扫了一眼,两种报刊是不同的种类,而且与国事时报模式完全不同。



但是,按照他的经验,这两份报纸的内容,根本没什么市场。



一个是家长里短,一个是专业性太强,受众太小。



赵昆笑而不语。



陈平就是再天才,恐怕也理解不了还未出现过的东西。



事实上,《民生日报》才是真正的新闻报刊,花边八卦,世间百态这些东西,才是百姓们最喜欢的内容。



至于《百家公报》,赵昆已经看到了一些学术期刊的影子。



有这两份报纸,这件事情就不算亏。



面对陈平的提问,赵昆笑而不语。



他需要这个时代按照他想要的方向发展,而发展的核心就是解放思想,创造未来。



等未来真正强大的那一天,才是星辰大海。



如今只是一个开端罢了。



看\覆秦从计划开始\就\记\住\域\名\:\\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showpop('/?id=6719&cid=12790217&ajax_request=1');" class="btn-addbs">『加入书签,方便阅读』</a>(3/3)

章节目录

覆秦从计划开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守柴炉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守柴炉并收藏覆秦从计划开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