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


一些礼仪要求,动不动就大礼参拜。



所以跪拜什么的,并不是什么特别罕见的事情。



不过,在接圣旨的时候,其实没有太严肃的要求。



之前嬴政时不时打发人去决议会带个口信,或者在朝堂上宣读一些诏书,大家也都不太注重这些方面。



但这份圣旨却不同。



这是嬴政的传位圣旨啊!



所有人的脸色都极其复杂。



十位决议会重臣,尤其如此。



尽管他们都知道,嬴政早就有传位的想法。



但谁都没想到,这件事情会发生得这么突然。



这就传位了?



所有人震惊之余,一脸懵逼。



之前嬴政和赵昆父子二人,传位、拒绝,传位、拒绝。



这样的事情翻来覆去上演过两三次。



因为赵昆态度坚决,再加上远赴百越之地,所以嬴政一直都没有如愿。



不过,这次却不同,赵昆回来了。



而且嬴政拟下这道圣旨之前,分明没跟他商议。



直到现在,赵昆都没出现在朝堂上。



这是搞突然袭击啊!



之前赵昆坚决拒绝,嬴政无奈只能打消念头。



但这次嬴政谁都没有提前打招呼,直接发布圣旨。



其中所表露出来的决心,谁都能看出来。



嬴政分明是在说:朕不想跟你推推让让的了,这个皇位,你坐也得坐,不坐也得坐!



当然,按照现行的规矩,嬴政的旨意应该先发到决议会,进行讨论一番,再决定是否颁布。



但面对这样一道圣旨,会有人反对么?



站在殿外的赵昆,苦笑一声,最终还是没有进入大殿,直接转身离开了咸阳宫。



他知道,嬴政一直都是行事极其果决的帝王。



之前他能够拒绝成功,完全是因为嬴政也有自己的考量。



嬴政第一次跟赵昆提出让位的时候,是他去甘泉宫度假之前。



那时候,大秦刚刚平定战乱不久,内部勋贵势力极其庞大,除了嬴政,无人能够压服他们。



就连扶苏监国,推行改革的时候,也受到了颇多掣肘。



有嬴政镇压大秦,都是如此。



若他真的脑袋一热,答应了嬴政传位的要求,那大秦的发展绝对不会如此顺利。



后面几次拒绝,多多少少也是出于这方面的原因。



但随着时间推移,赵昆现在已经基本完成了对朝堂的掌控。



国内上下,可谓是万众一心。



赵昆想要推行什么政策,几乎无人反对。



这种时候,他登临大宝,完全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嬴政不可能看不到这一点。



因此,他才直接拟定了这道圣旨。



而且直接在大朝会上宣布,完全没有给任何人反应的时间。



平心而论,如果赵昆咬咬牙,联合决议会众人,也有把握抗旨不遵。



但是,这又有什么意义?



历数嬴政的前半生,作为帝王的功业,可以说是前无古人,甚至赵昆都敢说,后来者,可与嬴政相比的,也寥寥无几。



大秦一统诸夏之后,嬴政身为九五之尊,一向一言九鼎。



这个时候,若决议会反对嬴政的圣旨,引发的连锁反应,赵昆想都不敢想。



而且,作为儿子,赵昆也绝对不能拒绝。



之前父子两人都是口头对答



,但嬴政下发圣旨,即便是赵昆,也不能够拒绝。



拒绝,便是不忠不孝。



赵昆心里,现在浮现起一种奇怪的感觉。



按照最新惯例,决议会有任何决策,都会在咸阳宫前的广场公示牌上张贴。



然后,再通过报纸,传达到全国各地。



中午时分,咸阳宫的宫前广场,被密密麻麻的百姓围得水泄不通。



即便是这段时间闭门苦读,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士子们,同样挤在这里。



人虽然多,却一点都不哄闹。



这些人都是得知消息后,自发来到此地的。



经历了平定百越的狂欢,如今关中的喜庆之意未退。



所有人都没有想到,嬴政在这种背景下,毫无征兆地宣布传位。



圣旨当朝念完后,直接下发决议会,由决议会全部通过。



此时,宫前广场上的众人,全部都是神色复杂。



自嬴政一统六国到现在,已经有二十余年。



二十余年,足够一代人长大**。



不论是老秦人,还是六国故地的百姓,在这漫长的时光中,都已经逐渐适应了嬴政当朝的日子。



即便扶苏监国,嬴政的影响也是非常深远的。



老秦人自然不用说,他们生于斯,长于斯。



在嬴政之前,秦人便无比拥护王室。



数百年来,在赢氏的统治下,秦人经历了无数起起落落,向心力极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覆秦从计划开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守柴炉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守柴炉并收藏覆秦从计划开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