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从何而出。



同时李承乾又以儿子的身份给李世民写了一封私信,内容主要是对他要东征高句丽的回答。



不孝男承乾顿首百拜,启于父皇驾前:



前闻父皇欲于明年御亲征高句丽,儿臣反复思量,有几句糊涂言语禀明父皇参详。



高句丽者易灭难伐,易灭是因为高句丽人也居住在城市中,大军只要把他们的城池都攻破高句丽也就灭亡了,不会像草原部族那样大军一到就骑马跑了。



难伐是因为他内部都是城池,需要对一座座城池逐一进行攻打,只要有几座城池攻不破高句丽就能苟延残喘并且与大唐相互攻伐。



其次就是现在不是征伐高句丽的好时候,高句丽虽然经历了泉(渊避李渊的讳)盖苏文弑君,但是并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内乱,权力都归泉盖苏文掌握,国内百姓生活安定。此时没有高句丽的大臣做为大唐的内应,大唐攻打高句丽只能使高句丽上下一心反击大唐。



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父皇不详高句丽之详情焉能轻发大军?



大唐若想征伐高句丽需按《十年规划》上的计划的执行,先把关中西北各部收拾稳定,然后用数年积攒钱粮,派遣间谍联合前隋时没在高句丽的汉人为内应,先搞乱高句丽使其民不聊生,然后挥军征灭可一战而成功。



父皇春秋以高,征灭高句丽父皇只宜运筹帷幄不宜御驾亲征,待诸事妥定,自有儿臣亲率大军征灭高句丽,以完父皇之宿愿。



李承乾自认这一封已经言语委婉,就直派人把信发出去。



李承乾的奏疏送到李世民的行在时已经是贞观十八年了,李世民在行在过新年,虽然没有在长安太极宫隆重,但是因为薛延陀已灭行在的官员还是得了几天的假期,只留少数大臣轮值中书。



李承乾是皇太子还是前方平定薛延陀的最高指挥,所以李承乾的奏疏一到就被送进给主中书轮值的杨弘礼案头。



杨弘礼也是隋朝宗室,出征前还是个中书舍人,出征时才被李世民提拔为兵侍郎随行处理机务。



杨弘礼一看完李承乾的奏疏被李承乾的大胆吓了一跳,李承乾所提的四条从表面看完全就是秦朝对河套地区地政策照抄。



修长城、修直道、行郡县秦朝早在此地做过了,除了劳民伤财似乎没有什么益处。



还有就是命河套地区的羌部、突厥、昭武九姓等部落改服易冠,行汉人礼数,这也会引起当地各部落的反抗,甚至有可能影响到现在正在与回纥等部的谈判,眼前薛延陀二十大军能不速就看回纥等部能不能及时投降大唐了。



所以杨弘礼认为不管朝廷对此事如何看,现在是绝不对不能泄露出去的,但是这样的事情他又不敢做主,只得起身去见李世民请他出面压制李承乾。



自从上次李世表示要东征高句丽而被大臣一致反对后,李世民这几天就少与大臣接触,他要等李承乾上书支持东征后再与这些大臣进行周旋。



这几天李世民一直在等李承乾的消息,然后李世民就等来了李承乾一封私信,信是李承乾亲笔写的一个个瘦金体让人看起来赏心悦目,但是信的内容却让李世民怒火中烧。



这哪是儿子给老子写信,分明是老子教训儿子,居然开口跟老子兵法有云……



而且最不能让李世民接受则是李承乾说他年势以高,不能再御驾亲征高句丽了,高句丽要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易如意.CS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易如意.CS并收藏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