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审美这个中介实现,人物苍白、艺术粗糙的影片,即便思想正确,观众也不会喜欢。



所以要做的雅俗共赏,情理交融。”



张梓恩也在场,属于西影厂,道:“电影是精神产品,也是商品,要拍的好看。”



《过年》的导演黄健忠道:“出精品就要深入生活,贴近群众,无其他捷径可走。”



“……”



许非无聊,在本子上记了几段。



大概分成三个群体:一是刘局长这种假大空,二是桂省制片厂这种思想灵活,但没弄明白市场需求的;三是张梓恩这种心里明白,嘴上不敢说的。



说什么?就是娱乐化嘛!



他不敢讲,只说要拍的好看。



讨论了半天,孙领导也在记录,发现大多雷同,直接点名道:“小许,你作为民营代表谈一谈。”



“呃,各位老师、前辈说的都对。只是我有些疑惑,想请诸位指点……”



众人谨慎,你特么又疑惑了???



“我们不如假设一下,现场就是一部精品电影的筹备会,我们都需要准备哪些东西?”



“这个好,从实际出发。”孙领导赞同。



“那我抛砖引玉了,既然要做精品,首先得是主旋律,革命、英模、群众、现实题材都算。



如果我想申请各项补助,会不会对革命题材有倾斜?”



“我们在生产革命历史题材的作品上有优良传统,经验丰富,何况成本也不一样,会适当给予支持。”



“那我们拍什么内容,是根据什么选择的?”



“艺术性。”



“精神。”



“群众喜欢。”



“好,您怎么知道群众喜欢看这个?”



“……”



“……”



“我觉得这个逻辑有点颠倒,电影上映了,才知道群众是否喜欢。现在还没拍呢,就知道群众肯定喜欢了。



我赞同黄健忠导演的说法,要深入了解,起码要调查调查,然后再讲群众。”



“小许啊,你可能不太了解。现在一些观众审美情趣不高,喜欢粗俗有害的东西。我们要引导他们的价值取向嘛!”一位领导道。



“嗯,是我经验浅了。”



许非点点头,道:“那我们准备了一部艺术性高,精神丰富,群众喜欢的精品电影。它的票房,是不是衡量其成功的标准之一?”



“小许,你这就是商业化了。”



“民间资本做多了,思维也像商人了。”



“是啊,电影不能唯票房论。”



“可我们拍之前就知道群众喜欢啊,群众喜欢票房怎么还低呢?这不是悖论么?”



“……”



“好了好了。”



孙领导打圆场,道:“我们一直强调三性统一,主旋律也可以很好看,让观众喜欢。这点是大家认可的……”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从1983开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睡觉会变白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睡觉会变白并收藏从1983开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