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家春秋》是名著,虽发生在蓉城,但真切反映了那个时代,揭露了封建专制制度的罪恶。



《东方大酒店》发生在魔都,但描写了年轻的改革家面对守旧官僚势力的种种磨难,直指改革浪潮中的假丑恶。



此外还有《末代皇帝》,严谨端正,讲述了那段特殊时期的一个特殊人物。



三部剧的共同点,都是立意高远,超脱了地域束缚,讲人与社会的共性。而且全篇采用普通话,观众毫无压力。



反观《胡同人家》,在国家大力推广普通话的环境下,反其道而行,出现了大量的方言角色。



虽在内容上深刻,关注现实问题,表现手法却不是那么令人接受。男女主角讲的是半文不白的‘京片子+普通话’,剧中体现也是京味儿文化。



这对消除地域隔阂是不利的……只有当普通话普及,创作者都在关注共性问题,电视剧才会适用于所有观众……”



小旭见他半天没吭声,好奇道:“你看什么呢?”



许非把报纸递过去,她瞧了瞧,笑道:“好靶子,好靶子。”



“什么好靶子?”



“人家点名批评,你反击回去,一来二去热度不就有了?”



“诶,我可没那个心思!”



“少装蒜,瞧你那眼神,指不定正谋划这个呢。”



“啧!”



许非忍不住揉她的脸,“你说你这么聪明干什么?”



“放开我……唔……”



他吧唧亲了一口才松开,道:“不过这次不容易,人家文章写的好,说的也有道理。胡同确实存在地域缺陷,我得好好想想怎么喷,啊呸,怎么讨论。”



…………



这篇文章引起了一些骚动。



以前喷胡同的,都往情景喜剧的形式,或内容不深刻上走,结果被啪啪打脸。后来就没人说了,但看不惯的仍然看不惯。



文章作者或许没有恶意,人家也承认胡同内容强大,但从普通话、方言、南北差异这个角度讲,就有些新颖了。



符合主流观念啊!



要知道,国家在文字和语言上经历了非常激烈的改革和思考。



先说文字,单讲建国后。



1964年,国家颁布《简化字总表》,共2236字,也就是今天通行的简体字。



动乱时期,又搞出个《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这根本就不叫字了,比如雪,没有雨字头,只剩下半部分。



蛋,变成了旦。



傅、副,都变成了付。



动乱结束后,二简字很快被废除。但国家想继续改革,甚至某些干部想直接废除汉字,用拉丁化拼音代替。



幸亏这些都没成功,不然我们今天写的可能是偏旁部首,或一些字母了。



文字和语言是一体的,1985年国家才统一思想:要大力推广普通话;汉字是国家的法定文字;拉丁化拼音只作为语音符号使用。



同时重新发表了《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从1983开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睡觉会变白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睡觉会变白并收藏从1983开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