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也多,不少人拎出来都能颤一颤。



“戴临风:带来了一种新视角,值得思考。”



“陈长本:通俗易懂,多数观点并无偏颇,可以作为影视爱好者的入门知识。但有些内容未免言过其实,太过想象。”



“陈小二:哎哟,总算有人说到表演了,不然我面条就白吃了。”



“李雪建:这是演员的本分。”



“葛尤:怎么没夸我呢?”



“杨树云:希望越来越多的人,看到我们幕后工作者的努力和价值。”



“汪朔:这小子就是教大家怎么看戏呢。”



“刘恒:感觉对我很有启发,尤其赞同对服化道的论述。”



“张铁霖:国外信号不通。”



支持、交流、善意批评者居多,纯反对的较少。



谁能看出来,他是真心喜欢影视艺术,并希望这个行业有大发展。



而且他除了吐槽一下皇阿玛之外,没有开杀戒的内容。被夸到的作品和电视台,不可能跳出来喷,没被夸到的也无所谓。



人家都写“由衷敬佩现在的影视工作者,在成本少得可怜的情况下,还能做出如此考究的服化道,着实不易。”



你还有啥可说的?



总之一夜之间,许老师觉得自己火了。



“在八十年代,每个人都能当上十五分钟的学术超男。”



——许·中天·非



…………



“哎哟,许老师!”



中心办公室里,许非迎来了一位出版社编辑,也就是前段跟自己说,先在报纸上试试水的那位。



“不打扰您吧?省的您跑一趟,我就特意过来了。”



编辑热情洋溢,笑道:“老实说啊,我真没想到理论性文章也有这么多人喜欢,还是您笔力足。”



“就是新鲜,读者图一乐,真让我搞理论还不一定能成。”



“谦虚了不是,行了不说废话,今儿来跟您商量商量出书的事。”



编辑取出一份合同,许非一瞧。



大意是,许非起码要写十篇,总字数不超过十五万,对方负责编纂出版,稿酬一次性付清。



在早期,作家不赚什么钱。



报刊、出版社都是看情况给,给完这文章就跟你没关系了,人家爱卖多少是多少——直到两个人的出现。



一个是汪朔。



他最初是按字算,一个字五块钱,有家魔都的报纸约稿,一听2千字要1万,直接吓跑了。



后来又按版税算,这都懂。



另一位是郑渊洁。



头几年他还过得很贫苦,同时在16个报刊上连载《皮皮鲁和鲁西西》,但稿费微薄。



他就对负责人说,负责人表示,报纸那么多文章,你怎么确定是你的让销量增长了呢?



郑渊洁觉得有理,便决定自己办一份杂志,只连载自己的作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从1983开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睡觉会变白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睡觉会变白并收藏从1983开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