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
办公室里,一位老师看完报纸,忍不住拍案叫绝:“好文章,好文章啊!”



“您看什么呢?”同事好奇。



“《京城青年报》的一个专栏,昨天开班会没收的报纸,发现特有意思。”



“哦,我知道我知道!”



一句话让办公室热闹起来,《京城青年报》的销量在本地位居前三,读者群广大。



“许非写的那个吧,我也看了。”



“写的太逗了,我觉得比咱们的书好,咱们通篇大道理,学生考完试就扔了。”



“别妄自菲薄,我们研究的是戏剧理论,学术课题。他这个是通俗读物,不过确实新颖,还敢骂人。”



“哈哈,那不叫内敛,叫演不出来。”



“你还别说,我昨天去朋友家蹭录像机,又看了遍《大桥底下》。还真是那样,龚雪演的太好了,张铁霖明显死板,以前怎么没觉得呢?”



“以前也没人讲啊。”



“哎,明天讲什么?”



“明天……”



那老师翻了翻,“明天没有,说是每篇之后隔三天。”



“隔三天?这是等读者反馈呢,《京城青年报》跟京台合作之后学坏了,猴精猴精的。”



“精就精吧,我正好想写封信探讨探讨。”



他们代表了绝大多数人的阅读心理,新奇,过瘾,还满足了潜藏的八卦欲望。



吃瓜呀!



自古群众爱吃瓜,保不保熟都爱吃。尤其在这个没有偶像和饭圈的年代,老百姓吃点瓜不容易。



许非不往深了讲,什么体验派、方法派啊,那东西老百姓不爱看。他把自己定位于作品与观众之间的桥梁,明明白白的告诉大家,这样的叫好表演,那样的就差点。



而且有意无意的透露一种理念:观众是影视作品的最大评审,别觉得自己跌份,得正视自己的真实地位。



…………



关于演技这一块,国内长期得不到重视,大部分观众缺乏概念。



即便在后世,大家也是经过无数烂片、烂演员熏陶,忍无可忍才幡然醒悟,哎呀,演技这么重要!



什么《演员的诞生》、《演员请就位》,本质上就是应和这种心理才出炉的综艺节目。还有B站那些讲演技对比的视频,也是近两年才冒头的。



那八十年代呢,烂片也不少。



头几年电视剧,从一年几十部到几百部,再到一千多部。绝大多数都是烂片,直到86年实行许可证制度,才堪堪控制产量。



观众看到好戏拍案叫绝,看到烂戏别扭不适,但究竟怎么个好法和烂法,说不上来。



许非的两期专栏,最初是在大学里流传开的。大学师生文化水平高,比普通老百姓更具精神追求。



此外还有一些专业杂志的编辑,他们也会在各类媒体上搜索信息,自然发现了这两颗炸弹。



傍晚,报社。



数人围坐,在下班前开了个小会。于佳佳捏着几封信,愁道:“写的多好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从1983开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睡觉会变白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睡觉会变白并收藏从1983开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