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罐呢?”



问了句开交通艇来的伙计,这位道:“还在海里,基本都破了,要拍完照片才打捞。”



张楠“嗯”了声,对边的船员道:“起锚,我们过去看看。”



拍照、摄像,这些程序不少,至于什么先搞探方再打捞算了。



咱是捞宝,不是考古。



……



等游艇靠“大鲨鱼”号,张楠再次爬货船,没过多久,这第一篮陶器被送甲板。



下边那艘沉船基本被海砂、淤泥给彻底掩埋,木质构件也几乎腐朽殆尽,海床留下些破烂陶片。



潜水员们在拍完照之后,好不容易挖出个完好的大肚罐子,这先送来。



钢筋加塑料绳的篮一打开,等看清里边的东西,张楠道:“双系罐。”



这是个直口罐,短束颈、球状腹,外底内凹,高度和罐腹直径都在二十四公分的样子,边还放了些其它罐子的破片。



把罐子抱出篮子放在甲板仔细看:罐子肩腹部饰弦纹和水波纹,置叶脉纹双系,罐体表面并不全是汉罐那种粗糙的陶面,还有些青色物质残留。



一边的关兴权眼神也好,道:“有釉水。”



“嗯。”



张楠这“嗯”完,从篮里取了一大块残片,仔细瞅了瞅:这是罐子颈部的一部分。



很野蛮,直接在甲板一敲,“砰”一下居然没碎。



破东西见多了,他可不是玩考古的,把残片往甲板一放,再用脚一跺!



四分五裂,满意了。



张楠要看的是残片断面:残片在海水里泡的时间太长,原本的断面压根看不出个所以然来。



这下清楚,看了几眼,再用个放大镜仔细看了看。



“越窑早期国时期的东西,这釉水都快给腐蚀没了。”



难怪会被潜水员看成是陶罐,罐体表面的釉层脱落非常严重,在水底下都不好判断。



越窑,张楠过过的越窑青瓷数量会让那些个专家汗颜,而且他不单单是“实战派”,对于越窑,还从农博升那里学习过“理论派”的精髓,去当个越窑青瓷研究员估计都合格。



关兴权了解张楠看越窑的能耐,知道他不大可能会走眼,但还是有个疑问:“怎么断代的?”



认越窑关老大没张楠这能耐:二十多年的一线经验,不是随便听听、看看能学会的。



“这罐子是国和西晋时候的常见款式和纹饰,还属于早期型,西晋一些墓里出来的两系罐身量开始拔高,纹饰也有些不一样。”



说着把踩破的一片残片递给关兴权,“你看,这国时候的越窑产品胎质坚致细密,胎骨多为淡灰色,这残留的釉汁也洁净。



而且从我和农馆长那得来的经验总结,国早期越窑的纹饰简朴,典型的纹样有水波纹、弦纹和叶脉纹,这个罐子一条不差,都能算个标准器。



到了吴国晚期,越窑瓷器的装饰越来越繁复,开始出现斜方格纹。



至于西晋那会是有这样的瓷罐,但胎体一般这个还要较厚重些,胎色也要深一些,至少是灰色,甚至是深灰色,釉层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3/5)

章节目录

古董商的寻宝之旅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血蝠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血蝠并收藏古董商的寻宝之旅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