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燥、防水很重要。



西北地区能有保存500年以上纸张的气候条件,南方就难了,反正你就别想从地底下发现纸张书籍。



但成也萧何败萧何,极少量带字的“有机物文物”,要是泡在几乎没有氧气的水里倒是又能保存下来,比如马王堆里的那些丝绸。



但张楠这种曾经和工地打交道的家伙,就别想挖出什么书籍、丝绸来。



搞“地货”的,就指望点不会腐烂的物件,唯一的例外是一个南方出土宋版书籍的传说…



张楠脑子里蹦出那个曾经圈子里听说过的传说,但这念头刚起,看到有潜水员露头。



手里举着个不大不小的疙瘩,看到老板就站在阳光甲板上,摘掉呼吸器就喊,“老板,有个印章,带字的。”



经过几个月的海底捞宝,潜水员和水手们也都知道:带字的就牛逼,特别是对老板和陈研究员而言。



西方人也认得印章,这下一有发现,并没有按步就班的用框送上来,而是潜水员直送。



这边陈江华也看到了潜水员手中的物件,道:“好像是官印。”



一眼就作判断,不是因为他视力异于常人,而是印章本身外型很有特色,几乎没哪个元代古人、甚至是历朝历代的华夏古人私印会整这么个外型。



张楠从潜水员手里接过印章,问了句:“哪发现的?”



“残骸边的淤泥里,离原始海床深度有差不多半米。”



张楠一点头,“干得好!”



潜水员笑笑,得到老板的肯定是好事,这就咬上呼吸器再次潜了下去。



这下张楠才同陈江华一道看这个略微生有绿锈的印章:方形,撅钮,就是钮特别高、印面不厚那种,和一般四面立体方方正正的那种印章不同,审美观上看着有点丑。



这就是陈江华一眼认为这是官印的原因:丑是丑,但很实用---抓着高高的钮,敲起印章来会特别方便、快速,就像现代人的私章绝对不会去整个“公章型”一个道理。



印面近乎四方,长宽都在7公分左右,整体高度因为那个长得像“印把子”的钮的原因,高度比长宽都还要多个一公分,敲起来估计很有气势,“啪,啪啪”。



虽然铜锈不少,还是能看到印面上篆刻着密密麻麻的八思巴文,都会让人犯密集恐惧症,张楠和陈江华还是看不懂!



不过不急,很快就能搞明白这是个什么印子:因为元代政府使用的文字很有意思,这八思巴文是忽必烈时候,按照皇帝的意愿由国师发明的。



皇帝是很喜欢这种新文字,但连蒙古贵族们都不喜欢这种难写、难读还难认的文字:重新学一门全新的语言文字,对此那些只会骑马、弯弓、砍人的杀胚们而言,绝对苦大仇深!



在皇帝严令下学会的人不会少,但对这种难学的全新文字是睁眼瞎的元朝官员,那也是绝对少不了。



不认识咋办?



有办法!



用八思巴文的印章,几乎都会在印章反面,用汉字刻上“是啥意思”,免得有些印章所有者都不知道自己拿着的到底是个啥玩意。



元代,这汉字的普及率应该比八思巴文要高得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3/5)

章节目录

古董商的寻宝之旅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血蝠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血蝠并收藏古董商的寻宝之旅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