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青瓷四方花瓶,具有代表性的出口瓷再加工产品。”农博升一鉴定完,对着边上人道:“小陈,归档入库。”



得,没大家什么事了。



这是一类在华夏人看来很奇葩的工艺品:西方的工匠用自己的手艺,在当初进口的华夏瓷器外边包了个挺别致的雕刻精美的铜架子,反正这感觉是华夏人看着别扭、西方人顺眼。



外来货特别多,甬城展览馆里的这种特殊情况,估计只有沪上有类似之处。



解放前在甬城有不少的西方各国的办事机构,张楠估计展览馆这个大院子都有可能是外国佬造的都不一定,处处透着股欧洲建筑的味道。



在同一条街上这遗留的西式建筑还有不少,教堂都有。



当初有不少西方人生活在甬城,他们带来了很多西边的东西,而且上百年的影响之下,甬城当地人中间在那会都有不少习惯了西式的生活。



当初一切不合时宜的外国玩意不是被销毁就是进了展览馆的库房,特殊时期又销毁了一批,留下的其实都还可以。



当所有西洋瓷器清理完毕,张楠就买了对花瓶:19世纪后半期法国的东西,蓝色主调,用来当摆设不错。



这会都已经是中午,不过农馆长决定再接再厉,抓紧时间清完库再说,只给了大家40分钟的吃饭时间。



张楠几人也是在食堂混了一顿,看到展览馆工作人员毫无怨言:大概大家各有收获,而且都明白今年年终福利估计绝对丰厚。



刚才大家的工作劲头都不错,有好处就有干劲!



一吃过饭继续倒腾,就剩下两堆、一共百来幅油画:其中一部分是农馆长当初不让烧掉的,另一小部分连他自己都记不清了——是最早送来展览馆的一批收缴的西洋物品。



“很多宗教故事画,都是边上搬来的?”库房里张楠别看边说。



“说透了没意思,差不多吧。”



农博升也在看画,他都也有个几年没进这里,需要仔细查看一下。



靠外头的一堆都是特殊时期的查抄的油画,虽然都有作者的签名,但不少连农博升都需要找一会签名在哪,找到了都还认不出、想不起作者是谁。



也许这些画家没多大名气,加上油画那隐晦的签名方式,这些画作的作者是谁还真不好认!。



因为油画签字签名与国画不同:国画可以大张旗鼓以书法形式签名落款,填补画面空白,再盖上名款印章完善整幅图画;



油画一般是隐藏签名:隐隐约约似有似无,既能辨认又不引响画面。



有的画家将名字签在画面的“道具”或花纹之中,使其与画面融为一体:如荷尔拜因在《阿麦巴赫像》中的署名就写在背景树上的一块木牌上;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署名是在远处倒斜的木头上;谢洛夫的《少女与桃子》,署名在右下方近于台布的地方…



很多还是姓名简写,甚至有些签名就一两个字母



外头一共52幅,大小都有,“你要不要?”



“什么价格?”



“100美元一幅,全归你。”



张楠白白眼:“美国的旧货市场没名气的画家旧画5美元一幅的都不少,你这是漫天喊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5)

章节目录

古董商的寻宝之旅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血蝠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血蝠并收藏古董商的寻宝之旅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