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申之来,张浚都是在伏案工作,连头都不抬一下。等李申之坐下等上一会,张浚才会暂时放下手中的工作,与李申之说话喝茶。能见到张浚悠闲的姿态,说明应天府的事情大都步入了正轨,不必在像以往那样殚精竭虑地劳作。张浚老远就听到了李申之的脚步声,一见他进门,便说道:“申之来了,快坐,尝尝老夫泡的茶。”李申之坐下之后便喝了一杯:“张相公泡茶的功夫真是日渐高超,改日将我家茶博士张葱儿唤来,与相公切磋切磋。”张葱儿泡茶的功夫,在临安城都是首屈一指,名声在外,张浚自然是听说过的。张浚笑道:“若说手法技艺,老夫可能逊色一些。但若说到其中的意境,恐怕



你家茶博士不如老夫。”古人不论干什么,都喜欢上溯到“道”的高度,泡茶也是如此。书有书道,茶有茶道。同时古人又认为,不论是什么道,其最终的归宿都是一样的。也就是说,上升到“道”的层面,任何门类最终的表述都应该是一样的。而想要追寻到“道”,便需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遍经史子集,体遍人生百味,才能悟出其中一二。所以说,对于“道”的理解,张浚自诩全天下没有几个人能比他更深刻。这一点不容反驳,所以他也没打算听李申之的阐述,而是自顾自地继续问道:“书院的事情准备得如何了?”“大致理了个框架,先运行一段时间看看,然后再作调整。”李申之解释了一通,转而问道:“张相公唤我来,可是有什么要紧事?”“倒也没有什么要紧事。”张浚从案头取来一封文书,递给李申之:“这是朝廷来的文书,你且看看。”李申之取来扫了一眼,大致是对应天府事情的评价,封赏,以及后续事情的一些处置意见。战果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也是有瑕疵的。有功劳一定要赏,但是也请众将士体谅一下朝廷的难处。文官的封赏自然也有,但是请应天府自行筹备,对官员提拔之后的委任要尽快提交吏部审核,朝廷定当破格任用。一堆的繁文缛节,丝毫没有超出张浚与李申之等人的猜测。恐怕朝廷也是这么打算的,并没有想过要以应天府做什么文章。让宋金两国尽快地恢复和平,才是赵构最大的愿望。快速地翻到了最后,重点才终于出现,朝廷要派谈判使者来应天府。“官家竟然要派赵鼎赵相公来?”李申之有些惊讶。张浚笑着点了点头,说道:“正是元镇(赵鼎的字)。”李申之有些不可思议:“官家为何会派他来?”张浚反而笑着反问道:“官家为何不能派他来?”李申之说道:“赵相公与相公乃是老搭档,官家难倒不怕你们俩串通一气,欺瞒官家?”赵鼎乃是南宋中兴四名臣之一,张浚阴差阳错地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一,两人都是帝国的基石。几年前,两人同朝为相,联手打造了一片清明的政治风气,史称“小元佑”。然而这两个人也联手干了一件邋遢事儿,提拔秦桧。当年秦桧上台,便是他们两个人联手举荐的。张浚说道:“咱们的赵官家,虽然胆子小了些,但是在用人上面倒不至于太昏庸。元镇虽与老夫搭档多年,但是对于金人的态度却不同。”张浚主战,赵鼎主和,两人没少因为这个事儿争吵。“不过你不用担心。”张浚给李申之宽心:“他赵远镇虽然主和,却是真的主和,并不是如秦桧那般投降派。”在爱国人士眼中,所谓的主和与主战,都指的是当前的选择,而不是最终战略。张浚主战,指的是现在就要与金人决战,趁金人立足未稳,赶紧收复失地。一旦等金人站稳了脚跟,在占领区实现了实际统治,到时候再想与金人开战夺回失地,就难了。而赵鼎的主和,指的是眼前先与金人和谈,然后抓紧时间发展内政,增强自己的实力,等到训练好了士兵,积攒够了粮草甲械,再一举与金人决战,收复失地。两者从本质上来说都没有错,在历史上也都能找到成功的案例。张浚的策略且不说,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以速战为主。赵鼎的主和策略,最着名的便是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而秦桧与赵构却不同,那是投降派。让张浚与赵鼎真正认清秦桧和赵构的真面目,是在第一次绍兴和议之后。那一次的和议,金人已经明确表示将河南地送还给大宋,连同应天府、开封府、京兆府(长安)一并交还宋国。秦桧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大宋不怂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七桃散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七桃散人并收藏大宋不怂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