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依然心系中土,并且以华夏文化传承者自居。更重要的是,耶律大石的战略重心始终在华夏,他毕生的目标是灭掉金国,在契丹人的故土重新建国。只可惜,远走中亚的契丹人毕竟还是太少,未能在短短的数十年中大量地繁殖人口,成为当地主要族群。当雄才大略的耶律大石去世之后,西辽虽然持续了在中亚的传奇,却再没有回归故土的意愿,绵延了数十年之后,最终被蒙古人所灭。西辽如此的强大,又有着极强的灭金意愿,简直就是李申之天生的盟友。可以想见,只要李申之的使者能见到耶律大石,两者定会一拍即合。然而留给李申之的时间不多了。耶律大石今年已经五十五岁



,明年就将去世。也不知道邵隆与西辽联络得如何了。从之前传回来的情报得知,耶律大石给予了邵隆的秦州城力所能及的支持,比南宋朝廷都要下血本,甚至于战马都给了不少。邵隆能在秦州扎稳脚跟,与西辽有着莫大的关系。只可惜耶律大石所在的是怂高宗赵构的时代,大怂只顾着偏安苟活,不愿意与他东西呼应,共同灭掉金国。现在不同了。李申之与完颜宗弼在开封交锋的消息,不仅牵动着宋金两国高层的神经,也受到了来自于耶律大石的关注。当完颜宗弼被活捉之后,消息传到了关中,走过河西走廊之后传到了西辽。李申之在应天府等待,等待着金国的消息,宋国的消息,关中的消息,还有西辽的消息。在等待的时候,他也没闲着。应天府刚刚打了一场大胜仗,正是需要论功行赏的时候。这一次,李申之没有等朝廷的诏令,而是与张浚等人商量了一番之后,自行开始封赏参战的军民将士。如何统计战功,如何升官赏银,朝廷都有一套现成的规章制度。照着制度论功行赏属于简单重复体力劳动,李申之没有参与其中,自有应天府的官吏们为之操劳。封赏方案的草稿制定出来之后,交给张浚审核。张相公根据自己的意见做出一些调整,然后将方案交给了李申之。李申之拿到的方案,已经是一份堪称完美的方案,兼顾了应天府的经济实力和各阶层的军功。然而李申之将方案拿在手中,却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李申之将拟定封赏的草案放在了案几之上,这是他在府衙之中专属的办公地点,他向张浚提了一个问题:“敢问张相公,相公觉得这样的封赏公平吗?”“公平?”张浚被问得一愣,疑惑地解释道:“按照规章,这已经是最优厚的封赏了。申之莫非觉得有什么不妥?”李申之将案几上的草案推到了一边,拿了一张白纸放在了案几中央,问道:“下官再请教张相公,相公觉得这些人是为了什么而战斗?”“功名利禄,守家园,博富贵,凡此种种不外如是。”张浚有些摸不清李申之想要说什么,回答起来思路也有些乱。李申之说道:“他们是想要守住自己的家园。相公是没有看到他们在工坊城有多么地拼命,宁愿粉身碎骨也不愿让金人破坏他们的家园,将金人进攻的势头死死地顶在工坊城的城墙之前。”工坊城战斗到最凶险的时候,金人始终未能踏入生产区一步。为了保住生产区正常地生产,所有人宁愿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去阻挡金人前进的步伐,这是让李申之最为动容的地方。就像之前金人第一次进攻时,那些为了保护一袋水泥而丢掉性命的人,愚蠢而又高尚。李申之追问道:“相公可知道这是为何吗?”没等张浚回答,李申之继续说道:“这是因为他们看到了希望,看到了美好的未来,看到了从来都没有过的好日子。他们想要扞卫这样的好日子,任何想要破坏的人,都是他们的敌人。”张浚深有同感,郑重地点了点头。不得不说工坊城创造出来的生活,确实是前所未见的便利和发达。别说那些穷苦百姓了,就连他这个养尊处优惯了的张相公,都对未来充满了向往。临安府算什么?不过是一群有钱的土包子罢了。在应天府生活的快乐,他们一辈子都体会不到。张浚问道:“那你的意思是?”李申之说道:“草稿上的方案很好,这些也是大伙应得的,我没有意见。”张浚有些纳闷了,心想:你既然没有反对意见,那说这么一大通是什么意思?李申之马上解决了他的纳闷:“除了这些,我还想给他们更多的赏赐。”“申之且说。”张浚也很好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大宋不怂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七桃散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七桃散人并收藏大宋不怂最新章节